本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记者从今年武汉市两会上获悉,多位代表委员再次提出打车难的问题。其中,多份提案建议:武汉市应借鉴外地的经验,提倡出租车拼车,缓解城市打的难题,同时有效地节约社会资源。
武汉市政协委员程祯建议,武汉市打车难已经成为城市病,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措施缓解打车难,但成效尚不明显。他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拼车、约车手机客户端也在提高出租车行驶效率上发挥了作用。武汉市应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鼓励市民合乘出租车,客运管理部门可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出租车司机安装APP客户端,建立运力供需信息对接的虚拟平台,方便市民及时拼车,最大限度提高运营效率。他同时建议,明确拼车权责、收费标准等细则,要多举措强化监管。
武汉市人大代表姚汉金也力挺武汉出台拼车规范。“一辆车上只有一名乘客,其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姚汉金说,以前他去吉林长春等城市,发现只要司机和乘客同意,乘客可以拼车出行。如果允许拼车,乘客不用苦等的士,还可以为的士司机增收,是一个多赢的结局。姚汉金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应该规范拼车行为,明确拼车的适用情况,一定要尊重司机和乘客的意愿。出租车公司也可尝试免去燃油附加费等,给予拼车乘客一定优惠。
多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赞成在规范管理的情况下“拼车”。
至于拼车价钱问题,在武汉市江汉区某房产公司上班的汤女士认为,拼车乘客平均分摊起步价和燃油附加费,再按各自路程结算。春晖行动湖北办事处陶林先生则建议,武汉可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开发一套拼车计费系统,方便乘客付费;同时,政府应给予拼车车辆补助或奖励,提高出租车司机参与乘客拼车的积极性。
对此,武汉大通出租车司机杨师傅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在武汉实行乘客拼出租车,存在利弊两个方面。首先,拼车可以方便乘客在出行高峰时刻打车,一定程度上缓解打车难,司机也可以增加一定收入;但是,陌生乘客拼客,容易在拼车价钱、送客先后等产生矛盾,也会带来一定治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