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北大学率先在沈阳敞开校门方便停车。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去年年底,东北大学在沈阳率先开放了校园用于外来人员进校停车。3月30日,沈阳市交管部门表示,今年将继续推动静态化停车方案,包括大学校园及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停车场将大范围面向公众开放,还将建全市性的停车网,用于缓解停车难。
记者在东北大学北门外看到,门前设置有收费亭、隔离带、门禁道闸等设置。入口也分为3个车道,中间的为内部车辆专用,两边车道供收费车辆一进一出。外来车辆进门领卡,出门刷卡缴费。收费价格公示显示,经物价部门批准,每小时5元钱,且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算。收费单位为东北大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同时还公布了停车场收费许可证号。
3月30日,沈阳市交管部门表示,今年针对沈阳的机动车停车状况,通过“开展医院、高校及机关、企事业内部停车创安工程”、“推广路内停车场手持POS机终端应用”、“建立社会监督平台”等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
据悉,目前沈阳市有停车条件的191所医院、40所高校以及8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施划停车泊位,设立停车功能区、完善监控设施。今后,这些单位将择优引进停车管理专业公司,进行有偿看护管理,具备夜间看护职能的停车场,还将建立停车监控系统。
此外,沈阳交管部门还将对全市750个社区、570个弃管小区、919个有停车条件的物业小区,合理挖掘社区停车资源,施划停车泊位,实施封闭式管理,建设监控设施,健全内部巡逻看护制度,拓展小区停车服务功能。
沈阳市交管部门表示,今年将全面推广路内停车场手持POS机终端应用,全市所用经营性停车场剩余泊位信息、车辆号牌信息、停车资源信息全部接入静态交通管理平台,丰富停车信息采集、比对、服务功能,实现对涉嫌违法车辆的实时报警和查控功能。建立全市停车网,发布全市静态交通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公开停车场、停车泊位、停车场经营单位等信息;建立市、区两级静态交通管理互动平台,依托互联网、公开电话、微信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沈阳交管部门将在土地使用复合度较高、建设密度较大的地区,进一步摸清可待整合共享的社会停车场,根据小区和单位上下班停车的“潮汐”特性,实施共享停车、合并停车、错时停车、有偿使用,提高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提高开放共享车位的比例。推进“宣教式、前置式、公开式、劝诫式、疏导式”的五种执法新模式,推进“违法停车”、“地锥地锁”“僵尸车”、“停车设施挪用占用”、“占道扰序”五类突出静态交通违法问题的专项打击与长效治理。对全市重点商业区、火车站、学校、医院等违停易发、多发地段,采取设置加装电子警察、利用道路监控设施等方式,对长时间停放、影响交通的,通过非现场执法方式形成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