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建在日常巡查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采访陶国建可谓费尽周折,几次电话中他都说:“我做的那些都是本职工作,没什么特别的,还是不要采访了吧。”但记者对他的大名早有耳闻,浙江近年来的几次重大消费维权行动中,都有他的身影,某品牌汽车维权事件、揭露“血燕”神话、调查进口红酒内幕、打击假冒鱼翅……这些事件的突破口或关键节点,都与他和他所领导的金华市工商局经检处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次约访未成,陶国建终于被记者堵在了办公室,刚刚参加完金华市政府工作会议的他和记者聊起了这些年的经检工作经历。
■本报记者 郑铁峰 文/摄
心思缜密 助力维权
2010年“3·15”期间,浙江启动某品牌汽车消费者维权事件,陶国建接到浙江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后,立即带领办案人员深入当地该品牌汽车4S店现场调查。“为维权而维权,这条路肯定行不通。”接手消费者维权案件后,陶国建就在思考如何打开突破口。“当时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还存在缺陷,相关法规对于汽车消费者赔偿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对方肯定不会轻易就范。”不出所料,开始阶段无论是厂家或是经销商,都拒绝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赔偿或补偿。“作为行政监管部门,我们必须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打击违法行为为突破口,促使对方坐到消费维权的谈判桌旁。”在浙江省义乌市办案一线,陶国建与办案人员一起连续工作三天两夜,逐一审查销售合同、保修说明等文本,对销售、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了解。终于,在零配件仓库找到了突破口——来自某贸易公司的该品牌汽车零配件全部没有合格证。同时,经过实地调查掌握了该品牌附加不合理条件、滥收费用、商业贿赂、不正当联合、配件标注违法等五方面违法情况。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汽车消费领域的违法行为,同时有效配合了浙江全省的维权谈判工作,为车主获得代步车、赔偿金奠定了基础。
不畏“权威”勇斗“血燕”
2011年,浙江工商部门在抽检中发现,燕窝制品(特别是被神话了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最高的达到10000毫克/千克,超过国家限量350倍,如食用将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7月26日,自称是“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马来西亚出口兽医检验局、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专门在浙江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血燕”的亚硝酸盐超标问题进行“澄清”。
中国的执法部门与境外的“官方”机构给出了前后矛盾的两种说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猜疑。当年8月,陶国建临危受命,带队连夜赶赴国内燕窝制品主要经销地——广东佛山,调查燕窝制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根源。出发前,陶国建身边的朋友,甚至是一同前往的同事,都对此事件表示了担忧。燕窝在中国每年有数百亿的市场规模,广东又是主要经销地,此次调查势必将遇到很大阻力。正如预想的一样,调查人员一到当地,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不愿配合调查,甚至拿出马来西亚“官方”的新闻发布内容予以反驳。
“这时候就要考验我们办案人员的勇气,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金华或者浙江工商的形象,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执法者的形象,代表着中国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陶国建告诉记者,“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敢于亮剑才能战胜对手。”
陶国建找到了当地最大的经销商,直接向对方表明利害关系:“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是刑事犯罪,如果你们坚持源头没有问题,那只能说明是经销环节出了问题。”一句话击碎了对方的心理防线。在权威检测结果面前,经过连续七昼夜的调查、审理,对方彻底交代了马来西亚亚硝酸盐严重超标问题“血燕”流入中国的主要渠道,以及“血燕”造假手法,同时揭开了所谓马来西亚“官方”新闻发布会黑幕,为国家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调查材料。
帮扶企业 破立兼行
“什么是法治精神?”说到这个话题,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沉默”的陶国建打开了话匣子,“对于执法者来说,我觉得法治精神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法律,还应该在执法中坚持对老百姓有利、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对社会进步有利的原则,这样才能推动法治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引起陶国建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2007年他经手的一个普通的案件。在日常检查中,工作人员发现金华市一家科技企业未经许可生产卫星天线。案件很快就有了结果,但陶国建在审查这个案件的时候发现,这家企业并不是一味赚钱的小作坊,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研发能力都很不错,生产的产品不仅能赢得国外客户的认可,在国内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只是企业负责人对于卫星天线这一特许生产、经销的商品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才导致了盲目生产和销售。
为此,陶国建在案件结束后成为了企业的“导师”,他不仅多次向企业介绍相关的市场准入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获得了一系列的审批手续,还专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如实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今,这家科技企业在金华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法治精神不仅要‘破’,还要能‘立’。执法者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市场中的从业者守法经营,回归正途。”陶国建说。
维护正义 勇于亮剑
从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17年里陶国建始终工作在经检办案一线。“说实话,我就是喜欢经检工作,离不开这个岗位。经检工作虽然处理的是一个个案件,但其中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斗智斗勇,每天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激情。”2003年,陶国建曾短期调到当地县委办工作,那是一个令很多人羡慕的岗位,但很快他便主动要求调回工商经检队伍,从一名普通工商所办案人员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支队长。
揭露进口红酒乱象、打击假冒鱼翅……这一系列大要案件的侦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陶国建赢得了无数的荣誉。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商系统经济卫士、省工商系统百日执法先进个人,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获评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
对陶国建来说,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自己所从事的经检工作。在十几年的办案经历中,遇到阻力最大的、让他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大要案件,而是从2006年开始先后主办或牵头查办的21个涉及环保、国土、教育等政府机关部门和金融、供电、供水、通信、高校等公用企事业单位的商业贿赂案件、限制竞争案件。
“经检工作就是要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为每一位消费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追求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平与正义。在面对霸权时,要有亮剑的勇气!”陶国建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执着。
大家谈陶国建
范寿山(金华市工商局局长)
陶国建给我的印象除了工作认真就是业务精通。他不仅入选了国家工商总局竞争执法人才库,也进入了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工商局师资库,同时还是公安部门特聘专家,在经检办案中真正做到了“担得起、打得响”。
除了自身工作素质过硬,他还体现了很好的领导才能,在他的带领下,金华市经检支队展现了很好的精神面貌,敢于亮剑,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金华市经检支队近年来荣获国家工商总局商业贿赂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记集体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2010年以来,在全省经检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金华市经检支队连续四年名列第一。
于纲(金华市经检支队副支队长)
从2006年开始,我和陶国建在一起工作7年多了。
最令我们佩服的是他在工作中的专业度,与工商业务相关的200多部法律法规他都了如指掌,案件一到他手上,往往一句话就点到了问题的节点。在工作中,他非常坦诚,毫无保留地把各项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我们,按照他的指导,案件很快能迎刃而解。
如果说他有什么 “缺点”的话,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业余爱好。我们经检团队都是年轻人,业余时间经常聚在一起打打球,可他没事的时候也总是在看和工作相关的业务书。
(郑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