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假、缺、难、伤困扰消费者
——《消保维权舆情监测4月月度报告》披露消费维权八大热点


    

  由中国消费者报社消保维权舆情监测系统制作的《消保维权舆情监测4月月度报告》近日正式发布。根据其中的数据,现归纳出以下消保维权热点,并予以点评。

1 化妆品虚假宣传
依旧是重灾区

  《工商总局认定猪皮面膜虚假广告百度推广坑害网民》一文披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2014年1月全国部分电视、报纸、互联网媒体发布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美容服务类广告进行了抽查监测,其中在百度广告拥有大量投放的“芙源猪皮面膜”被列为虚假广告。工商总局认为,该产品使用绝对化语言,夸大化妆品的效用或者性能,并使用他人名义、形象保证使用效果,误导消费者。而《化妆品打“有机”旗号忽悠 价格比同类高四成》、《欧舒丹、兰蔻等虚假宣传国外被罚 国内为何正常销售》、《DHC等面膜被指含荧光增白剂 即刻美白实为视觉欺骗》等文,也披露了化妆品宣传中存在的同样问题。
  ●点评:夸大宣传已经成为一些化妆品厂商屡见不鲜的伎俩,要遏制这种存在多年的虚假风,除去行政执法部门的抽查监测、处罚公示外,还需要广告媒体、化妆品卖场从源头把关,让那些虚假宣传不能与消费者见面。

2 空气净化器
市场热乱象多
  《空气净化器市场乱象:花钱认证虚假宣传获10倍暴利》一文披露:作为家电当中的新生代明星产品,空气净化器市场在阴霾天的刺激下进入爆发式增长,目前就有近200多个品牌。然而,国家标准的缺失,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市场上空气净化器良莠不齐、资质混乱、虚假宣传、随意炒作的现象层出不穷。在200亿元的市场大蛋糕面前,先后涉足者、大小竞争者都亟须统一标准的一番净化、审视与考验。
  ●点评: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200多个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确实是个大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像京津冀对付雾霾一样,联手拿出一个统一的空气净化器标准来——为了亿万消费者的健康,这事儿等不得。

3 涉网消费
问题频发维权难

  《千品网关闭会员难讨账户余款律师称商家有诈骗嫌疑》、《轻信网上理财产品 扬州一市民被骗3万多元》、《集满188个赞送千元充值卡 消费时商家承诺却缩水》、《天猫买到冒牌手机假货证明难倒消费者》、《在1号店买到假冒保健品 投诉后关键记录全部被删》、《消费者京东商城买两桶奶粉 外包装没拆却被拒退货》等报道,反映的是较为典型的网络消费欺诈行为;《“心脏滴血”再敲互联网金融安全警钟》披露了网络不安全会危及消费者账户安全;而《蹭免费WiFi网银被盗刷69次》反映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点评:因为“技术含量高”、“不是实体店”就难为消费者,这不应是现代电子商务的正常反应。在电商大行其道有大收益之时,管理者更应该强化监管,给涉网消费者添一道 “消费防火墙”。

4 汽车售后服务
有暴利缺质量

  《汽车售后服务成为暴利之源:消费者被动挨宰》一文披露:最近,国内首次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不少车型零配件价格贵得离谱,某知名品牌车型零配件总价竟是整车价12倍多。《特斯拉遭23名中国客户投诉 在华饱受质疑》、《宝马召回追踪:迫于3·15压力向消费者开空头支票》、《奥迪“烧机油”难解 仍执行30年前标准》、《沃尔沃遭集体投诉 数百消费者盼召回问题车》等报道说的是众多汽车用户在接受售后服务时的困境。
  ●点评:既要多收钱又要少服务,这样的“美事儿”多发生在4S店中。鉴于各地纷至沓来的“摇号买车”限购政策,精明的车商将竞争重点转到了售后上,这对消费者本是利好。但是,赚钱不能黑,服务不能差,否则提供“有暴利缺质量”服务的4S店肯定会得到市场的报应。

5 宽带不宽网速慢
常被用户吐槽

  《长城宽带被诉网速慢:号称百兆却看不了4兆电影》一文披露:小张租住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住所网络选择的是长城宽带网络服务公司福州分公司提供的网速100M的宽带业务。在小张操作电脑的过程中,记者在一旁看到,其翻看网页较为顺畅,但观看“臻电影”(网速为2M到4M的高清电影)时,却频频“卡壳”。网速在线测速器显示,小张住处的实时网速仅为3M。
  ●点评:福州长城宽带的百兆仅为3M或许是特例,但各地网民对联通、移动、歌华等宽带不宽的吐槽声可是一直不绝于耳。如何解决这难摸难定的宽带质量问题,给消费者一个检测手段和投诉渠道,现在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出面回应的时候了。

6 预付卡消费
商家信用总缩水

  《诚信缺失预付消费落空屡成恼人陷阱》、《预付卡消费存诸多问题》、《超雅乳酪关门消费者成“冤大头”》等报道都披露了出售预付卡商家的不诚信行为。《中国质量万里行》从近年来所受理的投诉分析出,预付卡消费存在的消费欺诈主要有“人去楼空”、“服务缩水”和“设定范围”等3种方式。
  ●点评:不管是“服务缩水”还是“设定范围”,都需要消费者的火眼金睛和勇于维权。而对付“人去楼空”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工商部门的消费警示:不要购买大额预付卡。

7 安全问题
让消费者屡受伤

  4月份内,有关人身安全的消费品报道较多,如《大牌屡陷致癌雷区:水星家纺等危及人身被责令召回》、《央视曝多品牌面膜含荧光剂或致癌 国内尚无标注要求》、《“有毒”木质家具登堂入室 让消费者伤不起》、《娇爽苏菲护舒宝等10品牌卫生巾均含荧光增白剂》、《古船等面粉被曝含增筋剂 部分禁止食品使用》、《云南白药隐瞒有毒成分 曾引发多起医疗事故》、《玛瑙手镯被指由剧毒化学品染色 长期佩戴致癌》、《广州宝芝堂护肤药膏加违禁品 长期用或致癌》等等,一目了然。
  ●点评:不仅仅是食品、化妆品,就连床单、手镯都与癌症扯上了关系,消费者身体、心理都会受伤。须知在消费者诸多权益中,“安全权”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

8 乱收费和黑导游
为何难除顽疾

《新华社盘点江西旅游陷阱:武功山景区存乱收费》、《央视曝旅游黑幕:灵隐寺天价香 九寨沟购物存猫腻》等报道,明明白白披露了一些景区经营者唯利是图的丑行。而《中途加价还强制消费 消费者泰国旅游遭遇黑导游》一文披露的情况,相信已为游客们见惯不怪了。
  ●点评:“景区乱收费”和 “黑导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上的两大顽疾。说是顽疾,一者屡屡被消费者投诉,损害消费者权益;二来损害景区和旅行社声誉,为旅游市场不能容忍。对这样的顽疾,需要相关管理部门会诊,需要动大手术,需要拿出一套治本的方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要闻·舆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假、缺、难、伤困扰消费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