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近日,各大日系品牌披露的2013财年财务报告(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销量全线飘红的猛增态势,一扫压抑日系车一年多的市场“阴霾”。
从9.89万辆到32.54万辆,从7.6%到19.18%。从2012年10月至去年11月的市场数据中我们看到,日系车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市场份额,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跳跃。
而今,“复苏”正成为2014日系市场的主旋律。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从2009年开始,日系车已经露出疲软迹象。在2012年10月国内9.85万辆的月销成绩降至冰点以后,包括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铃木、三菱在内的主流厂商,不得不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涅槃”。
然而到了2013年,日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明显上升。数据显示,日产全年销量达到了126.6万辆,而本田同比销量增速更是涨至25%。丰田去年仅用时一年,就完成了高达998万辆的全球销量,位列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首位。此外,马自达也凭借22.27%的全年增速,硬是将丰田、日产甩在身后,成为销量不高但利润可观的真赢家。
进入2014年以来,在经历了1月份短暂的波折之后,日系车也在2月重拾起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强劲复苏势头,基本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不少人难免会惊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日系车究竟采用了何种手段“扭亏为盈”的呢?
近年来,薄弱的产品线、迟缓的新车导入,再加上逐渐下滑的经销商盈利能力,都让日系车失去了其赢得市场最为核心的“规模化”优势。不仅中级车无法得到销量的保障,就连一直靠走量为生的小型车,也在起步阶段就落后于市场。
不少车企开始谋划新的转变。去年3月,丰田率先发力,不仅以一款86跑车吹响了日系车反攻的“号角”,更是相继将威飒、新RAV4、新威驰等车型推向市场。本田也毫不含糊,一举改变了以往将海外车型直接导入中国市场的固有模式,一口气推出了新雅阁、凌派两款重磅新车,并在今年陆续导入新飞度、全新紧凑型SUV等4款新车。
新车入市的同时,价格战也随之打响。
丰田去年12月将上市的小型车致炫起步价,拉低到7万元以内。综合来看的话,与德系、美系相比,售价普遍低于10万元的日系A级车,具有相当不错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像经典版轩逸这样的A+级车型也位于10万元区间之内,价格上的比拼,让日系车已经走在了前列。
在新车强攻外加火热竞价的联合刺激下,过去几年普遍购买低端自主品牌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也开始谋划购置性价比更高的日系车。而日系车传统的省油、质量稳定等优势,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
不过,单靠“量”“价”上的规模积聚,注定是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的。在新车销售基本都能引发热潮的情况下,比拼“软实力”就成为日系想要全面复苏的关键。
去年9月底,东风日产就在业内率先提出了“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由厂家赔付”的保险政策。而在不久后进行的新世代天籁上市会上,更为消费者带来了“7天包换”“60天免费出险代步”等服务内容,一举赢得人心。而广汽本田也在其坚持10年的售后服务技能大赛中,不断在内容和规模上作出改变,力图搭建更为完善、系统的售后服务体系。“想要好服务,可以买日系”,正逐渐成为消费者口耳相传的买车“金律”,并日益拓展到不同的日系品牌中去。而在经历了一番“阵痛”之后,整个日系市场新的“苏醒”,能否撬动美系、德系在国内市场的领军地位,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