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新兴信息传播群体诞生
作者:邹本堃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邹本堃
  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Twitter、Line、Facebook等诸多社交媒体的诞生;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作为一种全球趋势,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环境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但就信息的扩散方式而言,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国人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影响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日前在京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研究成果表明,在社交媒体日益向人们日常生活不断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新产品、新服务等相关信息的收发行为日益活跃,国人固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一群新兴的信息传播者——“信蜂”。
  所谓“信蜂”,是指争先恐后地为获取新信息而奔波忙碌,并通过将信息分享到圈内而达到利益共享目的的人。发布会上,研究人员讲述了“信蜂”命名的由来。
  研究结果表明,就新产品、新服务信息的扩散而言,国人更倚重“朋友”这个信息源,由众多“朋友”聚集而成的集合体,亦即“圈子”,俨然已成为国人的首要信息渠道。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等信息传递工具的普及,各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关系纽带较弱的“轻圈子”应运而生,例如持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圈子,或者旧日同学重逢后再建的圈子等。相应地,以多元化的圈子为单位的信息同步更新行为也日趋活跃起来。其中,“每周2次以上接收并发送新产品、新服务信息”的人,即所谓的高频率收发者占到了我国网民人口总数的55%左右。这群新兴的信息传播者不仅争先恐后地为获取新信息而奔波忙碌,还将这些新信息源源不断地带回圈内共享,如同蜜蜂的筑巢集群行为一般。由此,研究人员形象地将其命名为“信蜂”。
  据研究人员介绍,“信蜂”的信息传播行为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他们通过在圈内发布信息来巩固自己与圈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适合大家共同生存的舒适空间;第二,他们通过分享自己所持有的信息来表明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圈内朋友的感谢和信赖;第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率先体验和分享,为圈子带来更多更好的生活方式。“上述三种行为的背后,都体现出‘信蜂’对于‘圈子安心感’的追求”,以及对于‘圈子过滤信息’的依赖,渴望通过与‘圈子’的信息互动来加强自我存在感,并籍此创造精彩生活的深层心理欲求。”研究人员分析称。
  据了解,本项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除北、上、广三地以外,还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二三线城市作对比,总样本量近万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生活·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兴信息传播群体诞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