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岳纲举)近日,以“水生态文明与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六盘水分论坛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幕。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该市政府多年坚持“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包容发展、持续发展、共享发展”,着力构建绿色经济、宜居城镇、自强文化、友好自然、和谐社会、清明政治“六大生态体系”的转型理念。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六盘水曾“一煤独大”,以煤为中心的“黑色经济”曾经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但这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过于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让这座建市仅30余年的年轻城市不得不开始顾虑“矿竭城衰”。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六盘水市大力推进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指小炼铁、小炼焦、小化肥、小造纸、小煤窑)企业、取缔“两土”(指土法炼锌和土法炼焦)企业的工作。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整个六盘水的炼铁、焦炭、铁合金等行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000余万吨,煤矿数量由2475个减至目前的不到300个。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55%增至去年的43.4%,形成了“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市风貌。曾经“半城煤灰一城土”的“江南煤都”,如今已是“一城青山半城绿”;昔日“傻大黑粗”的煤城,如今已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蓝天白云常相伴,碧水青山映眼帘”的生态宜居城市;昔日的江南煤都,如今已经成为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美名业已风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