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用车发展的历史中,或者说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中,福田汽车的经历独特且辉煌。18年间,福田汽车累计产销近700万辆,且全部是自主品牌。
1996年,福田汽车以轻型商用车敲开了汽车行业的大门。在当时的商用车中重型车领域几乎形成了垄断格局,轻卡则是较为容易突破的细分市场。灵活创新的制度基础,辅以高效的资源整合,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下,福田汽车迅速确立了以轻卡为突破口,以商用车作为业务主体的发展路径,在成立初期便以做强做大为目标。
1998年,福田汽车股票上市,这让福田汽车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在资源上,打通了产业和金融通道,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9年,福田汽车产销6.4万辆,位居轻卡行业前位,而这一纪录一直保持至今。福田汽车在完成四年战略目标之后,初步奠定了在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这是二十世纪的福田汽车经历的第一次转型,一次从无到有的转型。
进入2001年,福田商用车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基于在轻卡行业四年的积累,福田汽车实施了全系列发展战略,全面扩充商用车产品线,首先瞄准了商业价值高、科技含量大的中重卡业务,集中一切优质资源,实现产品战略突破,企业管理在此时期也由初期的公司管理转型为集团化管理。
这是福田汽车的第二次转型,一次从小到大的转型。
两次转型后,福田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经有了稳固的专属领地。此时的福田汽车,需要打开全球市场的大门,由中国驶向世界。
2009年,福田汽车确立了2020战略,也就是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里,实现福田汽车全球化战略,把福田汽车打造成世界品牌和商用车的领导者,成为高科技现代型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其中,转型战略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投资类产品向消费类产品转型,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国内业务向国外业务转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和黄金价值链业务延伸。这是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的一次转型。
这是福田汽车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也是从大到强的转型。具体来看,2009年可以作为福田汽车发展模式转变的分水岭。
在这一阶段,福田汽车将战略研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期间,福田汽车前瞻性的对轻卡、中重卡、轻客、皮卡以及大中客等市场做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工作,从市场中把握机会,准确把握消费趋势,通过10多年的实践实现了商用车的全系列布局。在市场对产品技术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福田汽车认识到提早进行市场布局的重要性。于是,福田汽车先于竞争对手在品牌、网络及产品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实现了欧曼、欧辉、欧马可、奥铃、拓陆者、蒙派克、风景、时代等多品牌发展的格局;在营销上,截至2009年,福田汽车按产品系形成10张庞大的经销网络,近3000家经销商,4000多个服务网点。事实也证明,在机会增长期快速延伸产业链和密布终端网络是正确的。
2009年以后,福田汽车进入了能力增长期。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市场也随之进入了成熟期,不少细分市场呈缓慢增长。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大幅提升,围绕节能、环保、安全的技术门槛大幅提高,法规执行也日益严格。福田汽车对这一时期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控同样精准,一方面,福田汽车在试水乘用车业务的同时,加快了与戴姆勒、康明斯等企业的合作,以顺应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福田汽车在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以及科技研发等环节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发出在质量和科技上能同时满足客户要求的可达到世界标准的商用车产品。
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提出,要把福田汽车打造成具有互联网特质的汽车公司,就要以“客户导向”为经营理念,以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为目标,在研发、制造和营销的过程中,不仅仅将视角放在汽车产品身上,更要关注客户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
明年,福田汽车将步入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企业提出2020战略的第5年,福田内部将之称为“又一次创业”。眼下的经济“新常态”已经将汽车行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因此,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福田汽车的这次创业也必定充满了挑战。不过,早在2010年,福田汽车集团就开始发挥战略洞察和战略管理的优势,以“福田汽车2020”战略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自身将实现从战略机会增长向竞争性整合增长的跨越,企业内部在战略绩效、产品订单及商品订单交付、服务支持、制度与企业文化等五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如今,站在18年经验积累起点的福田汽车,信心满满,正沿着企业2020战略规划的高科技、现代型、世界品牌的道路稳步前进。 (李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