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震宇
10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公布2014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三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5,环比上升5.2,同比上升7.0,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各项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经济趋势预期乐观
首都经贸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助理任韬介绍,部分大陆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在7、8月份虽有下滑,但尚属合理区间。政府实施的“定向减税”、“定向降准”政策,支持服务业、“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业态发展,使民心大振。
第三季度,经济发展信心分指数为120.9,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发展信心现状分指数和预期分指数的环比升幅分别为10.8、9.8,表明消费者对经济的“总分”持更高的满意度,对经济的趋势有更乐观的预期。
自本届政府履新以来,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不降反增,今年1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与此相呼应,第三季度消费者就业信心分指数为107.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6;另外,今年就业信心呈上升趋势,第二、三季度,环比升幅分别为0.9、4.7。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调查数据表明,无论同比还是环比,第三季度消费者收入状况指数均有上升,大陆消费者生活信心分指数为116.2,环比上升3.9,同比上升3.8,连续两年保持在110以上的积极水平。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稳增长,低通胀”的格局,物价水平一直保持低位运行态势,7、8月份的CPI分别是2.3和2.0,低于去年同期。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物价信心分指数为80.4,同比上升9.6。但老百姓对物价未来的走势有些担心,预期指数环比下降6.3,且预期指数低于现状指数。数据显示,老百姓的期盼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伴随较低的通货膨胀”,这是政府今后“惠民生,增信心”的重点。
反腐增强百姓信心
信心指数数据显示,“什么都涨,股票不涨,什么都跌,房价不跌”的“中国现象”在第三季度中有所转变。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购房信心分指数为78.5,环比上升2.6,同比上升5.1,同时,预期指数也高于现状指数。房价和房价涨幅虽有所回落,但大多数老百姓仍然买不起,对购房仍持观望态度。经过前两个季度弱势盘整后,上证指数在过去的3个月大幅上扬,使老百姓投资意愿增强。
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资信心分指数为87.7,在第二季度环比上升的基础上,又上升13.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9,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六项分指数中,环比升幅最高。
任韬分析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的是老百姓对身边生活的感觉和期盼。多年调查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影响消费者生活的“硬货”,二是消费者的心情。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硬货”较硬,老百姓除了对物价的预期略有忧虑以外,经济发展、就业、生活、投资和购房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心情不错,党和政府的改革新政、积极外交、反腐倡廉都让老百姓看到了盼头,特别是反腐败,“打老虎,拍苍蝇”,大快人心。从本次电话调查受访者的语调中,也能感受到老百姓心情的改善,老百姓信党信政府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