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工商局开展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工作纪实
1:设在高山村的消费教育基地招牌很醒目。
2:消费维权知识库一角。
3:规范化建设的消费知识体验区。
■江丽盈本报记者 顾艳伟 文/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山村声名显赫。600多年来,村民引以为豪的是村中书香世袭、人才辈出。而今,村里又迎来了一件让村民自豪的事情——2014年年底,玉林市首个市级规范化农村消费教育基地落户该村。
村里建起消费教育基地
2015年1月6日,伴着冬日暖阳,记者驱车来到高山村,虽是寒冬,高山村依然绿意盎然,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旁,一块蓝底白字的“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教育基地”标识牌格外引人注目。
高山村党支书牟安强告诉记者,该村自古便崇文重教,明万历年间,村里便办起了“独堆坡书房”,自清乾隆年间起,共出进士、举人、秀才281人。如今,从高山村走出的大学生遍布大江南北,部分学子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
玉林市工商局副局长钟刚说,该局在高山村启动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就是希望利用高山村的人文优势和人才优势,使基地成为村民学习消费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消保维权辐射面、拓展影响力。
牟安强告诉记者,高山村村委会专门腾出二楼的一间办公室供基地使用,在村委办事大厅设立了消费维权站,方便村民的投诉。他带领记者来到村委会办事大厅参观,记者看到,在大厅左侧的消费维权服务站里,电话、电脑、文书、资料柜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墙上悬挂着工作流程图等信息。消费教育讲堂也配备有电脑,墙角的书柜摆满了书籍,墙上张贴有各种工作制度和识假辨假消费知识及相关案例,并陈列有部分假冒伪劣商品实物。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房间门口的标识牌,还是墙上张贴的各种工作制度,都是统一的蓝底白字并配以“红盾”标志,甚至在书柜上,都摆放着一个这样的标签,用以区分书籍的种类,透露出工商部门的专业和细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基地已经开通了网络,并建立有QQ和飞信平台,以方便基地和工商部门的相互联系。
正在大厅办事的村民牟甲灿告诉记者:“消费教育基地建在我们村是件大好事,以后有什么消费疑难问题,都可以到基地咨询、学习。”
打造消费维权新品牌
自2013年起,玉林市工商局先后在全市建立起14个消费教育基地示范点,为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树立工商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消费维权工作的新常态,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消费教育基地开展规范化建设,以规范做基础、以法律做保障、以知识做支撑,打造继12315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维权品牌。”钟刚这样解释了玉林市工商部门开展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初衷。
2014年底,《玉林市工商局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正式下发,要求在每个县(市、区)至少规范化建设农村、学校(青少年)、社区(老年人)三个面向不同对象的消费教育基地,实行建设标准、工作职责制度、形象标识、文书资料整理四个规范统一。以“131”模式为标准,做到1个基地须配备消费教育讲堂、消费维权知识库、消费教育体验区3个功能模块及1个消费维权服务站,具备并实现授课讲座、消费咨询、投诉受理、调解纠纷的功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玉林市工商局以县(区)局为单位,建起6支“消费教育巡回宣讲团”,并实施了维权志愿者轮训工程,聘请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教师等担任消费教育基地联络员和维权志愿者,要求辖区工商所对这些人实行一对多挂钩指导,开展业务技能轮训,并根据各基地特点制定培训计划,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学得会、记得下、用得上。
钟刚告诉记者:“通过高山村村民的反映来看,消费教育基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有村民告诉我们,以前,经常有企业以健康宣传为名,向老人们推销伪劣保健品,自从村里建起消费教育基地,老人们受到了消费教育,再也不上当了。”
让消费教育更入心
如今,玉林市的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如何确保基地建成后实现其当初的设想?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钟刚坦承,对工商部门而言,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型的经验可循。为此,玉林市工商局提出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总结推广、规范提升的方式,在探索中找经验,在总结中抓推行,在完善中促深化。
钟刚说:“工商部门在进行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时,注重从实用性和警示性两个方面着手,比如在消费维权体验区除了设置有消费维权工作流程,提示消费者在维权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和证据,还有图片展览、维权案例和假冒伪劣商品实物陈列,让消费者和经营者直观地了解假冒伪劣商品对社会的危害,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将消费教育引导工作由原来单向灌输转变为消费者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工作模式,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经营者守法经营。”钟刚说,玉林市工商局还通过进一步开放体验功能,组织消费者和经营者现场观摩,让消费教育引导入心入脑。
广西区工商局消保处处长陈继辉曾对玉林市工商局的消费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进行过专门调研,他告诉记者,玉林市工商局的做法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形成“一个基地教育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支持、弱势群体需要、学员家庭欢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消费教育引导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