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民 本报记者 徐文智
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和夯实消费维权工作,是摆在工商部门面前的重要命题。近年来,陕西省工商局在夯实消费维权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打造一个平台
2014年3月,按照“整合资源、扩大功能、信息共享”的原则,陕西省工商局将原12315投诉举报中心升级为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指挥中心(简称“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将功能拓展为集受理消费投诉、业务咨询、违法举报和行风监督四位一体的消费维权大平台,开通微信、QQ、短信、微博等新型受理方式。同时,陕西省工商局在全省各市、县工商局设立了133个分流中心,在工商所成立了消费维权小分队,实现了工商业务全覆盖、省市县全贯通的维权服务监管新体系,使群众诉求渠道更加通畅。2014年,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指挥中心共受理全省消费者投诉、咨询和举报238107件,与2013年相比上升了35.4%。
创新维权机制
陕西省工商局在提升维权效能、创新维权机制上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在加强硬件建设同时,制定了《陕西工商百事通工作规范》和《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编发《工商业务500问》,供话务人员学习使用,建立了消费者、12315话务人员和业务处室专业人员的“三方通话”机制。
第二,加强消费维权法律援助。2014年10月,成立了陕西省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消费维权志愿者律师团,聘请43名专家和43名律师,对消协组织的重要维权活动提供业务咨询和工作指导,为消费者提供维权信息、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
第三,建设消费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工商局在金融、保险、食品、家装等17个重点消费行业设立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第四,探索消费维权新机制。2014年,陕西省工商局试行侵犯消费者权益行政约谈制度,对消费投诉量大的企业开展行政约谈;在大型商业企业试行“维权直通车”“公开承诺”和“先行赔付”制度,切实提高维权效能;与省内主要媒体合作开展消费满意度评议活动,发布消费指数,扩大社会监督。
第五,加强12315队伍建设。开展全系统“维权卫士”评选活动,培训消费维权工作人员。2014年,全系统办复消费者投诉、咨询、举报236881件,办复率9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62万元。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指挥中心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陕西省委分别授予“学雷锋示范岗”“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强化数据应用
2014年,陕西省工商局加大了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数据的研究和利用。按照“统一数据标准、整合数据资源、深化数据分析、推动结果应用”的总体要求,陕西省工商局制定印发了《消费维权数据分析利用工作方案》,指导全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充分发掘12315数据的价值,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为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提供指引,切实提升了消费维权工作效能。2014年陕西省工商局以送阅件形式6次向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陕西省人大、陕西省政协和省级51个部门报送消费维权数据分析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参考,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
陕西省工商局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消费维权报告,提升了公众维权意识。2014年共发布消费警示271次,基本实现了“天天3·15”的目标。根据维权数据分析结果,陕西省工商局在2014年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解决市场监管中的突出问题。针对消费者投诉数量较多的商品,该局组织抽检了9大类27种商品1000余组样品,及时曝光不合格商品。针对汽车消费投诉咨询大幅增长的态势,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汽车市场专项整治,检查企业5900多户,约谈、查处600多户。针对餐饮业霸王条款屡禁不止,消费者相关投诉量激增的情况,开展了利用格式合同侵权行为专项检查,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
陕西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坚持消费维权12315数据统计分析月统计、季分析、年报告制度,加强与媒体、高校等数据分析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不断提升12315数据分析质量。在现有“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的基础上打造陕西省消费维权、经济领域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指挥中心,为消费者维权和参与市场监管提供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积极配合陕西省人大修订《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研究制定侵害消费者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重点整治消费者反映比较强烈的行业潜规则和霸王条款。
该负责人对记者说,2015年陕西省工商局将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增强维权效能,提高“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品牌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