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丝路之旅超越了产品、线路的范畴,赋予旅游业促进跨区域、国界、洲的文化交融。如果说2100年前张骞通往西域的“凿空之旅”打开了中西方相互了解的通道,那么今天在新全球格局之下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人们勾画了一幅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旅游合作新蓝图,成为旅游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一带一路”给旅游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将有哪些新线路推出?能否通过这些线路充分领略当地独特的文化、美景和风土人情?
新产品正在规划中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我国许多地区看到了旅游发展的新契机。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相关部门将以丝绸之路甘肃段重点城市为依托,以旅游精品景区为核心,以周边知名景区为辐射,连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资源,形成甘肃段黄金旅游线路;力争到2020年,建成19个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的核心景区,11个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的综合景区。广西旅游部门今年将重点开发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游、北部湾海上游、北部湾海上跨国邮轮之旅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滨海、海洋及海上跨国旅游线路,打造融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目前,“高铁+邮轮”的新旅游方式正在广西形成,将成为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的新体验。
不少旅行社的负责人表示,除了要将中国的游客带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游玩外,今年也在规划吸引这些国家的游客到中国旅游,实现旅游互通。此外,他们还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契机,思考如何将商务活动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计划推出商务考察船及东南亚商品展销。
业内人士认为,贸易的连通伴随着文化的沟通,“一带一路”是文化的交汇与碰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文化旅游产业将伴随“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现有产品较单一
目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以甘肃省为例,据甘肃省旅游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甘肃全省目前有各类景区641家,其中A级景区191家,分别为5A级3家、4A级51家、3A级58家、2A级77家、1A级2家。总体上看,甘肃省的A级景区数量较少,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具有“小、散、弱”特点。由于整体投入少,所以现有景区多为对历史、自然遗产的粗放式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广度。此外,甘肃省的景区分布零散、规模较小,其产品仍以“沿线长途奔袭”和“遗产静态展示”的观光模式为主,层次不高,丰富度不够。
此外,国家之间的通关不便利也是导致旅游市场联动性及合作深度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尚未实现签证互免,游客无论是跟团游还是自助游,签证手续都较为繁琐。
专家认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目前还停留在政府层面,甚至是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实质性内容不多,所以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各项工作也还没有深入开展。
旅行社人士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国境线,但旅游资源特别是海上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时间较晚,进展也较慢。在邮轮游方面,虽然已开辟多条跨国海上航线,但目前都由小型邮轮公司经营,产品比较单一,仅以观光为主,存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在远程海上邮轮游方面,缺乏统一的协作机制和便利的签证及通关条件。
多地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孙小荣认为,“一带一路”是高度概念化的国家战略,要想让其深入人心,通过旅游这个渠道最为合适。因为在如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消费活动,对产业发展具有催化作用。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和桥梁,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等众多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实现旅游合作与互联互通建设的相互促进。
孙小荣表示,就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而言,在国内,“一带一路”将以西北、西南为核心,辐射全国,为中国的旅游区域一体化创造新典范;就国际而言,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中国庞大的出境游客基数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将为沿线国家的旅游经济带去丰厚的福利,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交流,构建跨国的大区域旅游线路和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以“游丝绸之路,品美丽中国”为主题,以“新丝路、新旅游、新体验”为口号的强势宣传,会引发沿线的旅游投资热和旅游体验热,将吸引更多入境游客前往“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缓解中国入境游下滑的态势。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对记者表示,应首先推动国家间的通关便利化,探索旅游单一签证制度。同时,深度开展旅游合作,以资源、客源、市场和利益共享为目标,积极推动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的相互开放,共同建立良好的旅游便利化机制,逐步消除游客往来的过境障碍。此外,还应就目前相关地区尚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产品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专属产品,例如中国(北海)—越南(下龙、岘港、胡志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香港—海口—北海)的海上跨国旅游环线等,从而建立完善的海上旅游大通道。
全国工商联旅游商会执行会长王敏刚表示,旅游部门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时,一方面应做好景点开发、规划和管理工作,确保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应针对相关旅游企业出台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导其积极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