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该为“读书读傻了”正名
作者:毛建国


  自认为凡事可以变通、人情大于一切的想法和做法,不应该成为社会主流;对原则底线的坚持坚守应该得到点赞,对不当不义的认真顶真应该成为社会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生拍汽车占自行车道”,如果非要用“读书读傻了”,也决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毛建国
  近日,一则名为 “汽车占自行车道,初中生拍照被骂”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视频显示,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附近的一处天桥下面,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遭到私家车上3女1男集体下车“围攻”,被骂“读书读傻了”。虽然事件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以及“读书读傻了”的话题,却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据3月2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读书读傻了”、“书呆子一个”……很多人都曾碰到过这样的说法,甚至成了“成长的烦恼”。分析这些话的对错,必须还原到具体语境中,看看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有着什么样的指向。而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话往往发生在一方坚持了做事原则,坚守了做人底线,另一方面理亏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道理,于是以一种“老江湖”的口气,指责对方不懂人情不懂社会。
  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到底有没有错?就占用非机动车道而言,现在拥堵已经成了“城市病”之一,有数据表明,我国15个最大城市每天因交通拥堵共浪费20亿元,以至于很多人感慨“幸福有时就是从家到单位的距离”。拥堵的原因,有硬件的问题,需要加大交通投入。也有软件的问题,需要提升交通文明水平。舆论曾经关注过“中国式过马路”,表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其实还存在“中国式开车停车”,表现为开车停车往往“跟着感觉走”。如果没有“中国式过马路”和“中国式开车停车”,想必交通状况好得多。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你方便了,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如果别人也学你,最终也会给你带来麻烦。这也是很多人抱憾的:有些人在抱怨道路拥堵,却很少问自己有没有“添堵”;在抱怨别人不文明,却很少问自己是不是文明;在嘲笑别人“读书读傻了”,却不知道其实是自己读书少了,并且变坏了。
  自认为凡事可以变通、人情大于一切的想法和做法,不应该成为社会主流;对原则底线的坚持坚守应该得到点赞,对不当不义的认真较真应该成为社会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生拍汽车占自行车道”,如果非要说“读书读傻了”,也决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该为“读书读傻了”正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