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硕
广东深圳卫计委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号“健康深圳”日前正式上线,市民只需通过手机微信搜索加关注,即可随时随地轻松预约全市105家医院的挂号,还可实现搜索医疗机构、查询医护人员执业资格和医疗服务价格、查询办事进度和进行在线投诉留言等服务。
移动医疗概念再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有人感慨,不知不觉中,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医疗行业已经搭上了“微”时代的快车,人们的就诊方式和就诊体验正在发生巨大而不是“微微”的改变。
掌上挂号
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解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同仁医院、协和医院等医院是该市较早试水微信预约挂号的医院。经过一年多的使用,目前各医院的微信挂号平台运转顺畅,使用微信平台挂号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近日,记者实际体验发现,微信平台挂号在操作上简单方便,不仅能够为患者省去不少排队的时间,也能更合理地帮助患者预约具体科室。
以最早推出微信挂号的北京中医医院为例,记者先是通过搜索添加了该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按照公众号中分菜单的提示,记者可以在全天任何时刻点击“预约登记”,登记预约次日起号源,还可以按照分菜单提示取消预约。
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提示,只要是使用过微信的用户,都可以很快上手。在登记预约成功后,微信平台及时推送出就诊日期、科室和医生姓名等信息,甚至还会向患者建议就诊时段,以减少患者候诊时间。
不过,记者体验发现,在预约登记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患者注意。首先,如果患者是首次登记预约,那么需要在预约登记过程中填写医通卡或医保卡号,而且卡片必须先到医院办卡处进行关联才可以使用。
微信挂号平台采用实名制,患者需要按照提示输入就诊人员的真实姓名、有效证件号、性别、手机号码、就诊卡等真实有效基本信息,进行个人信息的绑定。
整体来看,除了首次登记预约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略微耗时外,此后的每一次登记预约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
此外,每个用户还可以关联4个有效证件号,帮助亲友预约挂号。
记者注意到,患者可以在预约挂号登记过程中上传个人病情资料、提出个人需求。北京中医医院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这种方式更像是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预约挂号登记可以进行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尤其是对于初诊的病人,医院可以根据患者上传的个人病情,为其选择最适合的就诊专家。
渐成潮流
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解到,一年多来,北京各大医院积极推出微信公众号,传统的电话114预约挂号平台也开启了微信公众号挂号新模式,提供北京市内146家医院的挂号预约服务。此外,不少医院也纷纷尝试使用支付宝、智能手机客户端等其他“掌上”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就诊服务。
事实上,通过微信和智能手机客户端为患者提供预约就诊服务在全国医疗行业已成潮流。此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新媒体指数共享平台,对全国925家三级医院的微信使用情况展开了调研。结果显示,截至去年12月,全国有387家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占比超过四成,其中61.57%的医院微信号具备了挂号功能。
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当下,已开通微信的医院还将微信公众平台升级成了综合服务平台。在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的300多家医院中,近八成微信平台具备导医功能,还有少部分具备分诊、评价功能,有的甚至还提供微信支付服务。
记者在体验过程中也发现,在各大医院先后迈入“微”时代的同时,患者实际操作体验仍有不完美之处。比如,部分医院的微信挂号平台的成功率仍“落后”于传统的柜台挂号,或是操作繁琐,有的微信挂号平台干脆变成了“统一挂号平台”网站的中介,等于是“新瓶装旧酒”。
有媒体曾针对开通微信预约的医院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还是愿意选择现场挂号,原因是微信挂号成功率不高。
前景无限
不可否认的是,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发展微信挂号等移动医疗服务,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展。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上交易保障中心主任乔聪军分析称,通过微信和智能手机客户端为患者提供预约就诊服务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顺应了患者的现实需求。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通过手机和网络来进行社交和消费。相对而言,用户更加喜欢在同一个手机应用软件里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而微信的使用率非常高,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了搭乘微信“快车”。“移动医疗服务,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模式’在医疗领域的体现。”乔聪军说。
乔聪军分析道,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几乎成了常态。从排队挂号到诊断、缴费、等待诊断结果,对患者而言,就医过程耗时又费力,而移动医疗平台的推出,可极大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今后,随着移动端缴费、打印诊断结果、与医生沟通等移动端全流程服务的完善,移动医疗服务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
在乔聪军来看,医疗领域“微”时代的到来对医院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医院可以通过预约就诊信息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今后还可以通过移动大数据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进而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和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乔聪军认为,针对许多人还没有接受过移动医疗服务的现状,医院可以主动引导患者去使用微信就诊平台,提高其熟悉度和依赖度,为日后拓展平台功能提前布局。“随着医院微信平台的增多,接受移动医疗服务的用户数量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乔聪军预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