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在近日举办的绿地与北京同行——2015绿地集团京津品牌发布仪式及绿色北京——第六届零碳音乐季启动仪式上,绿地京津事业部总经理欧阳兵表示,未来3—5年内,北京将面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局面。但与此同时,绿地京津事业部的年度业绩增长却不能低于两位数,“否则领导班子都得挪位置。”欧阳兵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地京津事业部将如何应对?欧阳兵表示,他自2014年年底履新北京以来,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第一,完成年度计划,落实绿京3—5年规划。2014年,绿地京津事业部销售额为180亿元,实现预销售面积76.3万平方米,事业部成立7年成交额增长205倍。2015年,绿地集团对京津区域下达了任务指标,销售额要做到250亿元,同比涨幅为全集团第一,公司对京津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京津事业部则信心十足地主动把目标追加到251亿元。
第二,谋求发展,把北京公司目前开展的业务继续深化,希望能取得成效。“我在集团时分管拿地,进京后看到绿地的项目分布大都集中在五环周边,于是我对同事笑称‘第一个任务是进城’。”时隔不久,绿地便在北京太阳宫区域拿下一幅商住用地,之后又在昌平区取得一幅住宅用地。
第三,完成公司的创新转型,加大住宅产品比例。在绿地京津区域180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商办物业占比达95%,住宅的贡献极低。欧阳兵直言:“这不合理。”他表示,把绿地简单地归类为“超高层建造专家”是一个误区。“我们做住宅也很拿手,在外地也有卖到每平方米8万元、9万元的房子。住宅收入可以保障公司的现金流,我们在今年会加大住宅产品比例。”
拥抱互联网是目前大部分房企的选择,当被问到绿地京津事业部做互联网与其他企业有什么不同时,欧阳兵解释称,绿地可能是开发商办产品最多的一线房企。绿地要在商办产品里为置业者提供各种服务,其平台不仅可以吸引天使投资进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还可以发布互动信息,引入智慧城市概念,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办公。
虽然北京一直是最被看好的房地产市场,但从土地到各级产品线,激烈的搏杀让北京市场成为一片红海。但在欧阳兵眼里:“复杂的市场环境也许对别人来说是挑战,在绿地看来却是机会。”
在品牌理念上,绿地紧紧围绕“绿色环保”主题,联合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市门头沟区体育局、清华大学、北京绿化基金会等机构,将绿地对于“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到人文、科技等生活、工作领域,将“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和社会责任与城市繁荣目标进一步契合,努力使“中国力量、世界绿地”的成长脚步与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