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岱
有着大牌的设计感,但价格上却相对便宜,轻奢品牌的这一特性曾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心。然而,随着奢侈品降价风潮的兴起,轻奢品牌的日子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好过。“如果二者价格接近,谁还愿意去买轻奢品牌。”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道出如此心声。
大牌折后逼近轻奢价
继香奈儿(Chanel)开启降价先河后,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打折促销几乎成为常态,他们推出的低价产品更逼近轻奢品的价格上限。以古驰(Guc-ci)为例,该品牌今年5月打折后,其包袋、皮夹等产品的价格普遍从原来的每件8000元至1.6万元降至现在的每件4000元至7000元。轻奢品的价格区间则多集中在每件2000元至5000元,部分特色或限量产品的价格较高,每件可达8000元。
消费者对轻奢品牌冷淡
“如果价格相差无几,你会选择奢侈品牌还是轻奢品牌?”面对记者的提问,多数受访消费者表示会优先购买奢侈品牌,原因是二者的品牌价值不同。“芙拉(Furla)的一款新包售价为3990元,而打折后的古驰新包四五千元也能拿下。他们的品牌含金量不能相提并论,在价格差不多的前提下,我还是会选择大品牌。”消费者陈女士对记者说。
轻奢品牌日子不好过
面对突如其来的竞争与冲击,轻奢品牌的日子显然也不太好过,其业绩颓势已经初显。
美国轻奢集团凯特·丝蓓(KateSpade)5月公布的2015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一季度净亏损5522.1万美元。受此影响,其打造的平价副线品牌KateSpadeSaturday也不得不宣布停止运营。
另一轻奢品牌巨头GAP集团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该集团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5月2日,该集团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仅为2.39亿美元,同比下跌8.1%;其中,GAP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0%。对此,GAP宣布关闭其在北美的175家店铺,并将裁去其总部的250名员工。
蔻驰(Coach)品牌也宣布,将减少其网店的折扣幅度及折扣店的活动,以求挽回业绩不佳的局面。
突破须寻求新增长点
对于轻奢品牌而言,如果还沿着老路走,那么其未来也许会遭遇“零增长”。若想规避这一风险,则轻奢品牌应该未雨绸缪,拓宽盈利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事实上,已有奢侈品牌在这方面展开行动。
蔻驰在2015年年初宣布,将花费5.74亿美元收购高端鞋履品牌StuartWeitzman,意在向高端产品线进军。
迈克·科尔斯(MichaelKors)品牌除了重点拓展鞋业领域的产品外,还将男装列为预期增长点。为此,该集团特意从德国知名男装品牌胡戈波士(HugoBoss)挖来运动系列创意设计总监MarcelOstwald出任其男装业务高级副总裁。与此同时,为了拉开与奢侈品的折后价格,迈克·科尔斯位于北京西单的门店近期以最低5折的优惠进行促销,而这一折扣力度以往很少在核心商业区的专卖店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