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训银
“我在太奇学校缴了3.1万元学费接受‘保过班’培训,最终没有通过考试,对方却说只能退8200元,那报名时签订的‘保过协议’还有什么用?”近日,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刘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了自己的遭遇。
报班签署“保过协议”
刘女士介绍,2013年8月,她的一位同学考上了中国纺织大学的全日制MBA,当时刘女士就问这位同学在哪里参加的辅导班,同学说是在北京三民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奇)济南分公司。听了同学的推荐,刘女士于2014年10月到太奇济南分公司报名,并签订了太奇2015年管理类专业硕士联考保过二班-B2协议书。刘女士当时想,既然都签了“保过协议”,就意味着自己只要是按时参加培训,就一定能通过考试。
得知未能通过考试后,刘女士找到太奇济南分公司负责人陈经理要求退费。陈经理告诉刘女士,按照“保过协议”的约定,学员未通过考试只能退8200元。刘女士认为,所谓“保过”就是保证能通过考试,如果未通过考试,培训机构应退回自己缴纳的全部费用。
商家未正面回应
2015年6月16日,太奇济南分公司陈经理告诉记者,对于刘女士所反映的问题,她会及时向领导汇报。随后,陈经理给记者发短信表示:“这个事情我已经向上级反映了,退费是按照协议给她退,如果有纠纷学员可以打官司,走法律程序。”
2015年7月2日,记者再次联系陈经理时,陈经理告诉记者,其实所谓的“保过班”只是个名字而已,不是百分之百保过,考试未通过的学员可以选择重读或退费。随后,陈经理说自己只是一个分公司负责人,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联系公司总部法务部门的律师。当记者向陈经理索要法务部门的联系方式时,陈经理说:“法务部门员工都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接你的电话。”
涉嫌夸大宣传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高级经济师王云鹏指出,当前一些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打出了“保过班”旗号,涉嫌夸大宣传。如果消费者仔细查看培训协议会发现,缴钱容易退钱难,即使未通过考试,也不会退回全部费用。
王云鹏认为,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夸大宣传,《消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做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太奇济南分公司涉嫌夸大宣传,消费者可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谢凯凯律师认为,学员报名参加培训班时,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在订立合同时注意审查对方培训资质,提高维权意识。对约定模糊的,如“保过”等概念,可以要求对方解释“保过”的具体内容。学员与教育培训机构签订所谓“保过协议”,把前途和希望寄托在完全不符合常理的一纸协议上,最终只能是自讨苦吃。“不过退款”往往是商家的口头承诺,学员考试未过,索要退款时,往往会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