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付亮认为,造成流量清零被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营商套餐过于复杂。他说:“不同网络不同用户群不同制式等原因,造成同时在用的有成千上万种套餐,一个主流套餐又会分为数档。加入套餐后,又不能与时俱进,不断享受运营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用户有一种掉入圈套的感觉。”
造成流量清零被关注的第三个原因,是遇到突发的高流量需求时,用户没有合适的叠加包可选。超过套餐后,只能被动接受较高的资费。
北京移动用户小李说:“的确是这么回事。我的流量要是这个月快用完了,就会收到一条提醒短信。能叠加的就是15元150MB的流量包,如果只剩一天了,买这个实在亏。但如果不买,这一天就得关着网。”
不够用才是痛点
“虽然当月不清零了,但好像哪里又不对了。”前述网友说,“只是把流量的保用期延长了一个月而已。流量费依然那么贵,每个月都用得那么快,哪有什么流量可以剩下啊。”
其实,当月不清零政策一出,那些期待解决流量问题的用户,仍感失望。是用户自己呼吁的不清零,但当真的推出不清零——虽然是有条件的,用户为什么还会觉得不爽呢?“现在是500MB不够、一个GB起步啊。”北京的匡先生对记者说:“我那天在电梯里一会儿工夫就刷了几百兆,我一个月套餐有一个GB,还送一个GB本地流量,这也还是不够用啊。”
业内人士认为,用户真正的流量痛点,并不是月底是否清零,而是流量太贵,所以舍不得买很多、舍不得敞开用而导致月月光,这一点从网上的“史上最实用的节省流量攻略”等帖子就可见端倪。“流量不清零,并没有真正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顶多是局部缓解。”付亮说:“所以真正要梳理运营商套餐,也应从这三个问题着手,而不是在现有套餐基础上,又叠加了一个当月剩余流量下月可以继续使用,或转赠给朋友,这并没有触及用户痛点。”
流量细打算各显其能
看准用户旺盛的流量需求,各路商家纷纷推出相应产品,用户也精打细算。“现在不少用户开始将自己的手机与流量卡分成两个终端。“我就买了一个手由宝,里面有24GB流量,怎么都够用了。”广州的戴先生对记者说:“像我这成天出差的,实在懒得搞清楚什么闲时忙时本地外地,反正这个上网终端随身带着,一年也不清零。而且,别的终端也能用,非常方便。”戴先生现在把自己的手机套餐换成了最低档。因为这种上网卡的流量价格比运营商便宜好多。
比如北京联通4G流量卡,每月用5000MB北京本地+600MB全国,一年499元;移动4G流量卡,有效期12个月、跨月不清零的全国流量24GB,需要399元。以戴先生为例,他之前一个月138元套餐,包一个GB流量,一年费用1656元。现在他换成了88元一个月,含700MB流量,减去买流量卡的钱,还省200元。而流量从一个月1000MB增加到一个月2700MB,还没有跨月清零之虞。“其实,真不止花1600多,一不小心就不够用要加叠加包,一年花费肯定超过2000元。”戴先生说:“而且用得抠抠搜搜,哪有现在爽。”
为了吸引用户,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流量经营。腾讯、奇虎、百度等都有用客户端免流量等招数。
付亮说,运营商也在推出或即将推出符合“流量不清零”特点的套餐包,比如季度、90天、半年、一年有效的流量叠加包;虚拟运营商的单一定价(用户用多少算多少);中国电信iFree卡,流量包12个自然月有效;中国移动的越用得多越便宜的阶梯定价等。“靠流量不清零来节省费用是非常有限的。”项立刚认为,“流量不清零对大部分人来说主要是精神安慰。用户不过是想少花钱,而少花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降资费,把流量费每GB降到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