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珍祥
背景
有些景区景点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了规划失控、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导致景区内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严重现象,黄山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新年刚过,国家一级美术师、“黄山通”刘晖的那份反映黄山核心景区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景区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严重,黄山的真实性、完整性正遭到严重破坏的报告——《关于黄山保护危机的情况报告》展现在记者眼前。之前,刘晖就曾为黄山地名混乱、误导游人而大声疾呼。为此,记者于2002年1月22日奔赴黄山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
回顾
高高筑起的大坝,千疮百孔的山崖,随处可见的管道,正在改建的宾馆……据记者调查,新建扩建的宾馆多在西海、北海景区。在西海饭店右侧,记者看到一座山峰的山体已被挖掉一块,原来郁郁葱葱的松树不见了,花岗岩岩体消失了,搅拌机在轰鸣,尘土在飞扬,工人们正在开山凿石,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据了解,数月之后,这里将建起一个高等级宾馆。
记者来到黄山的北海景区的万松林,此处因松树繁密成林而得名,曾是黄山著名景点。但是,这里已被四星级的狮子林酒店以及商店、宿舍、职工公寓所代替,不少角落里还堆放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
据当年记者了解,黄山核心风景区内各类旅游接待设施如宾馆、饭店、招待所、疗养院等有床位近万张,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这些设施不仅使风景区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而且破坏了景区生态平衡,破坏了黄山美景,给游客带来视觉污染,大大降低了黄山的美学价值。
记者当年还看到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职工生活区内篮球场、电影院、幼儿园、商场、饭店、食堂应有尽有。此外,变电站、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等占用了大量珍贵用地,破坏了景观。
当年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宾馆饭店增多,大量的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各种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其家属不断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1000多人已发展到6000余人。
记者调查后发表了《楼堂馆所狂“吃”黄山》的报道。但黄山市领导指责本报报道与事实不符,要求予以澄清。本报断然拒绝。令人震惊的是,当原建设部组成调查组对本报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时,黄山市有关部门竟编造假规划图、谎报数字,使建设部赴黄山调查组做出了一份内容严重失实的《关于黄山问题的调查报告》,认为媒体报道与事实不符,黄山风景区未遭破坏。黄山市公开造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引起众多风景名胜保护专家,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强烈不满,他们呼吁要对黄山问题一查到底。随后本报又连续发表5篇报道,对黄山风景区兴建豪华宾馆、水库,造成风景区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调查和分析。报道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批示。
影响
200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递交了有关建议和提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解决黄山的乱开发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给予了关注。全国百余家媒体及境外媒体争相对本报的报道进行转载或作进一步采访,并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对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的关注。该系列报道获得2002年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