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震宇
背景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时,《中国消费者报》都会发布一份《中国3·15年度报告》,迄今已近10年。每份报告都对上一个“3·15”年度发生的和消费者权益相关的事件进行总结、归纳等等,其反映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事业逐年进步的状况。
回顾
《中国3·15年度报告》的前身是《中国消费者报》原先每逢“3·15”出版的“3·15特刊”。“3·15”特刊是为了纪念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而编辑的,其内容是对上一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总结,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2006年,《中国消费者报》编辑部开始对“3·15特刊”进行改革,改革成果就是《中国3·15年度报告》。“3·15年度报告”不仅注重对上一个“3·15”年度中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总结,而且对一些新闻事件有了客观、深刻的分析。
10年来,“3·15年度报告”一直在改革、创新。
在“3·15年度报告”中增加揭秘揭黑的深度报道,意味着“3·15年度报告”的范围不再仅限于记录与总结那些已知的消费侵权事件,更要挖掘、发现尚未为人所知的消费侵权现象,并通过报道,将之公之于众,再寻求推动、解决办法,而这也是《中国消费者报》作为消费维权排头兵的光荣使命与特长所在。
因此,2008年的《3·15年度报告》就特别设立了“曝光篇”,分别刊发了《编造幸运“中奖”骗销低端手机》《谁该为我“失去”的肾负责》《首付一再加码 合同形同虚设》报道,对三起坑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自此,在《3·15年度报告》中刊发记者采写的揭秘揭黑深度报道成为了传统,此后又陆续刊发了《艳丽的陶瓷餐具或成“杀手”》《买我的手机就得用我的电池》《“洁百利”餐具消毒不靠谱》《质监站人员咋有俩身份》《支付黑洞堪比江洋大盗》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尤其是2013年《3·15年度报告》刊发的《床垫棉毡包藏黑心》和2014年《3·15年度报告》刊发的《探访胶州口罩村》报道,揭露了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地下黑色产业内幕,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探访胶州口罩村》还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1年,“3·15年度报告”再度求新求变,增加调查内容,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了解消费者对权益保护状况的认知。2011年年初,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联合新浪网,发起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2010),这一调查涵盖范围广阔,众多网民积极参与,并提供了许多真诚而宝贵的建议。
2013年,“3·15年度报告”再度采取了消费者调查的方式,但是这次的主题更加鲜明。当时的一个重大背景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进入最后阶段,因此,当年的“3·15年度报告”重点开展了对消费者九项权利保护的调查以及消费者对《消法》修订的期盼,并根据调查结果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其后,2014年的“3·15年度报告”侧重消费者对新修订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看法的了解;2015年的“3·15年度报告”则侧重报道新《消法》从2014年3月15日正式施行一年来各方的感受。
影响
十年砥砺,十年创新,“3·15年度报告”经过十年的打磨,特色也越来越鲜明,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份消费者保护状况的权威报告。其为中国的消费者保护事业做着忠实的记录,也指示着中国的消费者保护事业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