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0余万轮胎召回推进汽车消费维权制度化建设
作者:伊吾
图片
图片


    ■伊吾
背景
  2007年,北京消费者黄先生跑了不到一万公里的新车,四条轮胎出现同样均匀裂纹。问4S店,最初的回答是“使用不当”。车主难以接受,几次三番,要求经销商送检。而后多次催问结果,却一等再等,难有下文。
  无奈的车主投书本报,希望求得问题真相。经本报与国家橡胶质检中心联系,专家检查轮胎破损状况和裂纹特征后确认结果:四条胎出现裂纹的原因并非人为损坏和使用不当。
  2007年11月9日,本报以《这四条轮胎裂纹哪儿来的?》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此后,在承认次轮胎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轮胎生产厂家对车主做出了赔偿。
回顾
  2008年,不断有来自浙江杭州的消费者在网上发声,称所用车辆轮胎出现鼓包现象。期间,曾有轮胎生产厂家驻杭州代表与华东区有关负责人分别与消费者进行了接触,但他们的说法并未得到消费者认可。
  2009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管理部透露,该中心2008年共接到495例针对轮胎的投诉,存在的较为严重问题包括锦湖等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
  同年7月,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车人网、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在零部件生产厂家出现的集中投诉中,汽车用户对锦湖轮胎的投诉比较突出,截至2009年6月底,有关锦湖轮胎的投诉就有上百起;用户反映锦湖轮胎行驶几百公里、几千公里或购车不到1年就出现“开裂”“鼓包”甚至“爆胎”。
  2010年,问题仍未消除,投诉之声不断。而自问题发生以来,厂家一直未予足够重视,反而不断辩解。“用户使用不当”是最为集中的狡辩之词;而另外一种辩词则是,“锦湖轮胎是‘目前国内轮胎配套率第一的品牌’,为众多汽车厂家提供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出问题的概率自然会大”。
  2010年底,为了准备第二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本报与晚会节目组就锦湖轮胎问题进行了交流。经过与本报沟通之后,央视派记者对锦湖天津工厂进行了暗访拍摄。
  结果出人意料,在锦湖轮胎的产品中,添加了超过正常产品工艺标准的返炼胶,正是这些过度添加的返炼胶,导致了锦湖的产品大量出现鼓包、裂纹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连续刊发相关报道。此外,2011年3月31日,北京、重庆、青岛、深圳、沈阳、长春、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昆明等14个城市的消费者组织及本报社共15家单位,联合发布权威观点: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超比例使用返炼胶导致轮胎鼓包、开裂问题并非是“消费者使用不当”,目前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家把轮胎作为易损件,将其排除在整车质量担保责任范围之外的行业惯例应当尽快摈弃。
影响
  包括本报在内众多媒体的集中关注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使得锦湖于2011年4月1日宣布,受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和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委托,锦湖轮胎(中国)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要求,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决定自4月15日起,召回2008年至2011年生产的共计302673条轮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9 版:回顾篇·回应社会关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30余万轮胎召回推进汽车消费维权制度化建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