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流量“被偷”真与运营商无关吗
作者:乔杉



  如果运营商主动承担责任、自证清白、堵上漏洞,消费者中招的几率起码会大大减少,运营商受到的质疑也会大大减少。

■乔杉

  近日,有广东佛山电信用户反映其手机在充电时产生超量流量(23GB)一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声音质疑“流量当月不清零”后运营商“偷跑流量”。电信回应称,经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反复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终端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所致,计费不存在“偷跑流量”。(据11月11日《扬子晚报》报道)

  对于消费者普遍怀疑的 “跑得快”,运营商一再表现出无辜的样子。还有一些所谓业内专家站出来表态,认为绝无可能。鉴于所谓专家和运营商的关系,地球人都会明白,他们姑且说之,我们姑且听之。“手机3小时跑23GB流量”,运营商又解释是软件惹的祸,自己完全是躺着中枪,事实真是如此吗?

  运营商抛出这样的结论,相信应有翔实调查和可靠证据。即便如其所说,是流氓软件在背后捣鬼,但依然令人费解。

  其一,说好的提示义务呢?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手机流量清零”时代,能收到运营商不少提示信息,而且提示信息还有点“嫌贫爱富”——月初剩下的流量很多,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流量剩余提示。到了月底,流量基本差不多了,却很少收到提示了。这是过去,而到了现在“手机流量不清零”,则很少收到提示短信了。对此,运营商难道不需要解释吗?这位用户短短3小时,就跑掉了23GB流量,运营商做到及时和充分提醒了吗?

  其二,流氓软件由何而来?有些流氓软件,可能是消费者误装的。但也有一些手机软件,却是运营商预装的。早有业内人士透露,运营商与手机商合作,将多种软件预装到手机上。这些预装软件由于是渠道直接刷入系统,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卸载,随时可能因为误用,造成流量和话费损失。无论是消费者误装的,还是系统植入的,这些流氓软件坑害的决不是一两个人,运营商难道没有基本的监控吗?为什么不及时作出消费警示,向有关部门报案、投诉?

  其三,流氓软件偷流量有什么用?偷的是流量,又不是真金白银,那些流氓软件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难道“损人不利己”,没有从中受益吗?如果从中受益的话,那么益从何处来?没有运营商的“配合”,流量“偷”了也没用;而运营商的返还机制,在客观上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如果说流量“被偷”,流氓软件是元凶,那么谁是帮凶?叙述到这里,运营商可以回答了:流量“被偷”真与自己无关吗?消费者真的错怪你了吗?就现实来看,如果运营商主动承担责任、自证清白、堵上漏洞,消费者中招的几率起码会大大减少,运营商受到的质疑也会大大减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流量“被偷”真与运营商无关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