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时,重点应该是想方设法填平 “医疗洼地”,逐步在“洼地”中创造出、积累出更多的医疗资源,以满足当地百姓的就医需求。
■晏扬
复旦版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日前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蝉联排行榜三甲。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排行榜发布6年来,最佳医院的排名没有太大的变动,尤其是位居前列的医院,名次几乎是固定的。(据11月16日澎湃新闻网报道)
此排行榜是由独立第三方打造的公益性项目,在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纵观这份榜单,综合排名前十的医院中,北京、上海占了6个;排名前50的医院中,京沪两地占了近一半;排名前100的医院中,京沪两地占了近四成。我们经常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排行榜中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医疗高地”的形成,有许多客观因素。譬如这些城市的医学院校实力较强,教学、科研、医疗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人才高地、科研高地,进而形成“医疗高地”。再譬如,地方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医院,知名医院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专科,逐渐使一些医院和专科脱颖而出。“医疗高地”是地方政府长期投入、医院长期积累、医务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
但不可否认,“医疗高地”的背后是“医疗平地”和“医疗洼地”。譬如拥有一亿多人口的河南省,只有一所医院排进前100名,而有些省份连一所都没有。毫无疑问,这些省份的老百姓在看大病、重病时,就会面临更严重的看病难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看病贵”——乘车、住宿、吃饭,还有找关系托人的费用,以至于病人还没见到医生,便已花费不菲。这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惹的祸。
在城市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表现为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放眼全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表现为大城市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则医疗资源匮乏。
当我们谈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时,重点应该是想方设法填平“医疗洼地”,逐步在“洼地”中创造出、积累出更多的医疗资源,以满足当地百姓的就医需求。要知道,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解决“看病难”问题,唯有创造出更多医疗资源才是正途,而这需要政府持续不断地加大医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