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用这样的语言形容三十年前农村生活,虽显夸张,但当年也是事实。三十年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地区基本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观。但这种改观还不够,甚至前述语言中看似夸张的现象,今天在个别地区也仍然存在。基本发展条件欠发达甚至是欠缺,对于今天农村的发展而言,成为极大制约。
农村的自然状况,决定其人群分布一定是散乱没规律。这样的基础,给公共产品提供,确实带来了很大麻烦。大不过一个自然村,几十户人家数百人,发展什么,基础成本都不低。水电气供应,对于不同地区,都存在一定难度。而谈到网络,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必要前提,要想实现全覆盖,更是难上加难。
但农村发展,又何其需要这张网。
农村地区发展困境之一,是信息不通畅。城乡区隔,使得农村地区的信息出不去,外边也不知道农村到底能干什么有什么。偶有信息为外界知晓,也只是片毛只羽,难成系统。而想要把农村地区更丰富、更及时、更立体的信息传播出去,过去很难,今天则有了可能,但非互联网达到更广泛覆盖不可。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互联网普及,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也保持较快增速,但其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远低于城镇地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8.8%。说明中国城乡互联网接入存在鸿沟,而这 “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美国商务部)。
因而,解决城乡数字接入鸿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解决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覆盖问题,使农村发展具备良好基础,这与农村的城镇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前提。但农村的城镇化,不是农民进城化。而更应该是就地集中,通过互联网的不断推进,通过农工商综合经济体系的发展与联动,实现人口与产业的的聚集,并给公共产品的大规模供给提供可能。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包括互联网这样的公共产品在农村地区得以更好发展,才能给包括农村金融在内的服务,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提,并最终达成农村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