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预付款买不到水果 供货商拿不到货款
图:12月3日,南宁市中新路“水果营行”门店已经关门。
■本报记者 顾艳伟 文/摄
曾经在南宁市水果行业引发“地震”效应的“水果营行”真的“地震”了。12月3日,南宁“水果营行”19家门店突然关门停业,众多已经交纳预付款办理了会员卡的消费者叫苦不迭。一个欲打造水果行业“阿里巴巴”的企业为何遭遇如此变故?资金链断裂的传言是否为真?目前,当地工商和商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本报记者也在南宁市进行了调查采访。
多家门店出现抢购潮
“2号那天,‘水果营行’就出现了异常。”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消费者彭先生说,他老婆是“水果营行”的会员,12月2日收到一条微信称,“水果营行”资金出现问题,存在关门停业的可能,很多会员担心遭受损失,争相去“水果营行”北湖店抢购水果。
这条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发酵,抢购潮随之出现,波及南宁“水果营行”若干门店。
12月2日晚上,本报记者又陆续获知消息,南宁市城区多数的“水果营行”的门店已经没有水果出售。当晚,大量会员聚集在七星路及园湖路的“水果营行”门店,后在当地警方的干预下才散去。
12月3日上午,本报记者先后赶到南宁中新路和中柬路的两家“水果营行”门店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两家店大门紧闭。记者从其他渠道得到“水果营行”在12月3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因受到同行的恶意攻击导致客户哄抢水果使得店面严重缺货,工作人员也被客户打骂,为了避免门店运营失控,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南宁公司暂时停业整顿,等查处散布谣言的不法分子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再重新开业。
记者注意到,该声明的落款单位是“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声明没有加盖该公司的公章。
本报记者从南宁市西乡塘区工商局获悉,12月3日上午,“水果营行”城市春天店发生消费者聚集现象,工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约20多名消费者聚集在该店门口,不过,该店大门紧闭,店内也无水果,执法人员现场联系该店负责人,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截至12月3日15时,南宁市工商局12315中心已经接到74名消费者的电话投诉,他们均要求“水果营行”将剩余的预付款予以退还。
拖欠货款逾700万元
记者从南宁市工商部门了解到,南宁市“水果营行”的运营管理企业是南宁市爱果益家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叫伍慧。目前该公司在南宁共有19家分公司,分公司负责人分别由伍梅和卢国保两人担任。
12月3日上午,记者拨通了伍慧留在工商登记资料中的手机号码,但是,接电话的女子自称姓杨,而不是伍慧,并说她只是当时的代办人,其他的事情她并不清楚,然后就挂断了电话。记者拨打该公司门店上留下的400电话,也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本报记者随后根据工商机关登记的地址,来到南宁市民族大道131号航洋国际3号楼寻找该公司,发现也是大门紧闭,大门上张贴的一张纸上写着“集体培训有事电联”。
南宁市西乡塘区工商局消保股负责人谭英告诉记者,工商部门也没有找到“水果营行”的负责人。不过,经向“水果营行”的供货商初步了解,“水果营行”目前拖欠供货商的货款约780万元。
据介绍,“水果营行”的供货商大多为广西海吉星水果批发市场的经营户,在“水果营行”经营出现异常的当天中午,该市场就通过内部系统向各经营户发出通知,要求报告“水果营行”的欠款情况,以便采取法律措施。
谭英告诉记者,“水果营行”在最初发展会员时,给予会员“存1000元返1000元”的优惠,后来变成“存5000元返2500元”等各种预存优惠活动。返还款可以在店内购买果汁、包装盒等商品。会员在平时购买水果可享受8.8折优惠,有时可以享受5.5折优惠。目前,大部分的消费者持有的卡内依然有少则几百元,多至几千元的预付款和返还款没有使用。
南宁市商务局市场秩序科一位池姓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水果营行”发行预付卡时并没有到南宁商务部门备案,尚不清楚其预付卡的发卡总量有多少,也无法统计消费者支付的预付款总额。目前,商务部门正在与南宁工商、公安部门沟通,争取妥善解决本次事件。
经营模式存在风险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水果营行”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水果销售商。据媒体报道,其总部是设在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家企业——“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该企业被一些媒体追捧,称其欲打造水果行业的“阿里巴巴”,专注于高品质水果的O2O电商,是“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水果营行”打着“只卖好吃的水果”的招牌,在全国水果市场攻城略地,目前已在许多城市开设了门店。记者反复拨打“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400电话,始终占线或无人接听。
记者注意到,南宁“水果营行”门店均是统一装修风格,店铺卫生环境也明显好于一般的水果店,并且可以提供去皮、切块、清洗、榨汁等服务,因此,“水果营行”一经出现就受到年青消费群体的欢迎。
今年1月27日,南宁一家媒体曾报道“水果营行”在南宁的开业情况。该报道称,“水果营行”创始人在开业仪式上说,将在柳州等城市开设新店,并表示3年内在中国打造3000家“水果营行”直营店,将“水果营行”打造成水果界的“阿里巴巴”。豪言壮语犹在耳,南宁及柳州的诸多门店却一夜之间关门,究竟是什么原因?
广西一家电商企业运营官吴先生告诉记者,“水果营行”的运营模式存在风险,其经营过程中一些会员的预存款用完后,接下来的购买行为不会为“水果营行”带来实际盈利,这部分会员越多经营压力就会越大,而其每月员工工资、进货以及房租、水电等费用会进一步摊薄利润,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关门停业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了。
广西海吉星水果批发市场一位水果批发商则认为,盲目扩张,占用太多资金是压垮“水果营行”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是否如上述人士所言?“水果营行”能否在南宁起死回生?消费者能否挽回损失?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