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小学中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QQ,近半数儿童拥有社交媒体账号,35.8%的儿童在网上发帖,23.1%的儿童拥有网友,更有8.3%的儿童有陌生网友——
孩子的虚拟社交圈有点儿悬
作者:李燕京


    ■本报记者 李燕京
  已经是晚上10点了,10岁的张丽(化名)的微信提示音还在滴答作响。班级微信群,几个要好同学的好友群以及各种课外补习班的朋友圈的微信提示,不时出现。
  如今,对社交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儿童却成了社交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当孩子们坦然地使用着社交网络时,他们的家长却无法坦然。
网络社交的儿童需求
  近日,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调查显示,近半数小学中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QQ,近半数儿童拥有社交媒体账号,35.8%的儿童在网上发帖,23.1%的儿童拥有网友,更有8.3%的儿童有陌生网友。而到了中学时期,新媒介接触和使用技能进一步提升。初中生拥有QQ的比率达91.8%,90.0%的少年加入了QQ群,其中46.4%的少年加入了6个以上的QQ群,81.8%的少年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28.6%的少年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参与了此次调研,他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调研结果显示,网络社交呈现“低龄化”趋势,不少学龄前孩子已经开始了“微信社交”。
  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几乎人人有手机,进入网络社交根本拦不住。我家孩子三年级就有QQ了,四年级又有了自己的微信。他们班同学都有自己的网络社交号码。”
  QQ、微信这些网络社交软件,成了很多孩子相互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那么,涉足网络社交的孩子们都干些什么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2013-2014)》显示,少年儿童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互动是高发的网络行为之一,其中,“听音乐”占68.7%,“聊天”占63.9%,“更新微博、空间”占40.2%,“查看好友信息”占27.9%。
  小学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四年级以上班级的孩子都会自己组建微信群,我也进去看看他们都说什么。其实说得更多的还是跟学习、学校相关的话题。”
  虽然,大多数孩子们在网络社交中并没有干什么太出格的事,但家长们还是开始担心了。
网络社交的美好与局限
  面对孩子对网络社交的喜好,不少家长都以“关闭”“断网”等种种“堵”的方式应对。其实,孩子喜欢网络社交是一种心理需求,“堵”是解决不了心理需求的。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国奥心理医院医生朱志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孩子来说,网络社交是心理的正常需求。人际交往人人都需要。现在孩子学业负担比较重,而且多为独生子,在家里没有同龄人一起玩,人际交往比较少。而网络社交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满足孩子社交的需求。
  网络社交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益处的。朱志慧医生介绍,网络社交有几个特性,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同时交流比较随性,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自主选择交流对象,想和谁说就和谁说,这是现实生活中不易体验到的;另外,网络社交还有想象的美好感。
  张丽的妈妈在采访中说:“我并不排斥孩子网络社交,有时候孩子放假一个人在家,她会和好朋友视频,通过网络相互做伴。在班级微信群里大家一起聊天、交流,孩子也不会变得孤僻。”
  网络社交虽然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网络社交的优势,也是其弊端。朱志慧医生说,网络社交的平等、自由、随性,可能会致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造成现实社交受阻。同时,长期网上聊天,大脑长时间紧张会产生焦虑等问题。
网络社交的危害与引导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在这里不仅有美好,还有暗藏的危害。
  张海波表示,因为微信使用的门槛较低,才使得青少年儿童在使用网络交友时存在很大风险。例如,微信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都可以随意加陌生人。有些陌生用户会主动发一些带有挑逗性的话语。
  网络社交的危害,使得不少家长开始禁止孩子触碰网络社交。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禁止孩子使用,而在父母做好榜样,与手机、电脑保持一定距离。此外,还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有鉴别能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交流的对象,也能避免孩子沉溺于网聊。朱志慧医生说,过于严格的管理,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就会认为家长不关心自己,无法交流而进行网络社交。学校老师和家长既要主动适应网络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也要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伙伴。
  在采访中有一些家长呼吁,网络社交平台要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履行好引导孩子正视网络社交的社会责任,针对孩子开发一些“防沉迷”软件。现在一些儿童网站就引入了“防沉迷”设置,设定孩子的连续上网时限等。
  对于“00”后们来说,让他们远离网络,放弃网络社交,几乎不可能,作为在网络大发展背景下出生、成长的一代,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疏导、引导、规范实为必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孩子的虚拟社交圈有点儿悬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