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敏
2016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的第10个年头,此时,面对日益严峻的控烟形势,众多烟草控制和医学专家呼吁,应该尽快实施“图形警示上烟盒”的政策和措施,莫让“美丽烟盒”拖了控烟进程的后腿。
图形警示烟盒世界流行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烟草广告,烟草包装几乎成了烟草产品的最后的一种广告形式。与烟草产品促销和广告宣传相对应,烟盒上的文字警示和图形警示是向公众宣传烟草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今图形警示上烟盒风靡全球。据统计,截至2015年5月,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85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图形警示的卷烟包装。
“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所开展的研究均表明,单纯的文字警示并不能有效警示烟草危害,而印有因吸烟而导致疾病图案的图形警示不仅能有效传递烟害信息,还可促使吸烟者产生戒烟意愿,避免不吸烟者开始吸烟。”控烟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肖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我国著名控烟民间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公益视频短片、Z卡、宣传画等有关呼吁“图形警示上烟包”的宣传品,其中Z卡《这样告知烟害最有效》展示了各国的警示烟包,并按照警示面积的大小进行排序,大众可以直观看到烟包警示图形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大面积图形警示上烟包还要等多久》宣传画正面为我国烟盒警示的现状以及图形警示的国际进展等控烟核心信息,反面为“图形警示全球分布图”。视频短片《烟盒上的战争》分为“国外的烟盒什么样”“这么丑的烟包却很有效”以及“我们的烟盒也该这样”三个部分,用动漫形式向大众揭露了隐藏在“美丽烟盒”背后的真相。《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相关宣传品上看到,如今丑陋的烟盒很流行,许多国家的烟盒上都印有肺癌、烂牙等警示吸烟危害的图形。从“图形警示全球分布图”中还可以看到,目前采用了图形警示的卷烟包装的国家和地区,其覆盖的全球人口已经过半,其中尼泊尔是世界上采用图形警示面积最大的国家,烟盒图形警示的正反面积均占90%。
莫让“美丽烟盒”拖控烟后腿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根据国际控烟的经验,采取综合性的举措控烟效果为佳。《公约》在中国生效近10年来,中国在烟草流行监测、无烟环境创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禁止、烟草税的提升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陆续推出许多政策和举措,取得积极的控烟效果,而唯独图形警示措施方面却一直未被采用。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控烟成为全球共识,但我国烟草消费一直呈现增长趋势。目前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草产销量不降反增。据统计,2014年中国卷烟年产量约为1304.9亿盒。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新排名显示,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的烟盒健康警示国际排名中(共计144位,包括并列排名),中国大陆名列第110位,成为该领域的“差等生”。
“图形警示是最直观、经济、最普遍也最有效的吸烟危害的教育方式。《公约》第11条规定,每个缔约方应在《公约》对该缔约方生效后3年内,采取和实行有效的包装和标签措施。遗憾的是,我国目前仍未按要求将警示图形印上烟盒。”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官员龙军算了一笔账,如果将图形警示印上烟盒的正反面,就等于印发1304余亿份免费的烟草危害宣传单,可以让非吸烟者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看到并远离烟草。
为何在大陆,警示图形印上烟盒如此困难?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称,烟草专卖主管部门曾以图形警示会完全破坏原包装设计具有正向价值的文化和审美内容为由,长期抵制图形警示印上烟包。
“我国烟草制品的包装已落后于世界诸国。”专家透露,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中国烟盒健康警示效果评估及政策建议》报告显示,中国现行卷烟包装警示不明确醒目,未采用图形方式,起不到足够的警示教育作用。在我国履行《公约》的过程中,争议最大、最激烈的恰恰就是关于烟草制品包装上放不放图形警示的问题。
保护知情权和大众健康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呼吁图形警示上烟盒,也是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声,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针对实行烟草警示图形上烟盒的提案、议案,这些提案、议案强调,如果中国烟盒使用大幅图形健康警示,将提高人们对烟害的认识,有助于降低吸烟率,从而挽救生命。
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向国务院、卫计委、工信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提交“警示图形上烟包的建议”,建议从2016年开始在所有烟盒上采用全警示包装,同时修改《烟草专卖法》和相关法规、规章的有关条款,最大限度保护人民健康。吴明指出,推动控烟,警示图案上烟盒是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法,效果也是最好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新的烟民产生,尤其是可以重点保护年轻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等群体。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大陆生产的卷烟尽管大多数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警告语,但并不是文字和图形警示相结合的全警示包装。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许多知名品牌在国内销售和出口的同款同类香烟的烟盒迥异,前者只用很小的字体标注健康提醒文字,而后者则不仅文字醒目,且均有图形警示。“商家如此行事,用心很明显,用于出口的香烟盒如果没有图形警示,则无法进入众多国家和地区销售。而在国内,既然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商家就避而不谈。事实上国人有必要通过图形警示获得知情权,从而了解到烟草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的健康是全球的共识。”专家介绍,我国现行的卷烟包装健康警语字体较小、用语笼统,没有采用图形警示,难以达到使人了解吸烟的不良后果、成瘾性和致命威胁的情况。
“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卷烟都已按《公约》和销往国政府的要求,印上了图形警示,而国内的烟却没有。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不尊重,也是对其健康权益的严重侵犯。”曾参与多起控烟公益诉讼的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烟草制品是目前唯一已知对健康有致命损害却仍允许合法销售的商品,相关部门有义务控制烟草使用,保护消费者健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指出。
“‘烟盒之争’的背后是利益之争。在制定和实施烟草控制方面的公共卫生政策时,要防止这些政策受烟草业的商业和其他既得利益者的影响。我国是烟草使用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为了民众的健康,呼吁尽快实施图形警示上烟包政策。”专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