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本报记者 徐文智
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获悉,2015年陕西省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054件,解决8319件,投诉解决率91.8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0余万元。其中消费者遇欺诈得到加倍赔偿60259元,接待投诉咨询及来访人员49835人次。
陕西省消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全省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呈现以下九大热点。
房产质量鉴定难
消费者购买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时,开发商往往采取拖延手段不给消费者解决问题。同时,消费者就房屋质量问题向具备房屋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提请鉴定时,鉴定部门以“不接受个人提请鉴定”为由不给做鉴定,开发商又不愿意配合进行鉴定,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格式合同不公平
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购买合同的制订中,往往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回避或减轻自身的责任。虽然房管部门制定了规范的购房合同,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开发商在合同的补充条款中往往又加入了免除自身责任的条款,即使开发商违背当初销售时的承诺,消费者也无法提出索赔要求。
虚假宣传骗定金
有些房地产开发商向消费者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或未告知消费者实际情况,诱导消费者签订协议交付定金。当消费者签订正式购房合同时,才发现合同中相关条款与开发商先前承诺不符。消费者要求退还定金,开发商以消费者违约为由拒绝退还。
购房贷款问题多
消费者购买商品房时,开发商往往没有对消费者的征信以及还款能力进行查询,导致银行贷款申办不下来或者批准额度不足,消费者不得不以全款购买或提高首付比例,负担骤然增加,有些消费者无奈之下只能退房,并承担高额违约金。
售车不给合格证
2015年,多位消费者向陕西省消协投诉,反映经销商销售汽车时,未及时提供汽车合格证,导致消费者购车后无法及时办理牌照和保险,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修收费不合理
陕西省消协在受理消费者投诉时发现,汽车4S店维修收费标准不统一,特别是在工时计算上,同品牌汽车4S店之间的区别也很大。有的4S店1小时为1工时,有的5分钟为1工时。在收费上,4S店之间可能存在几倍的差价,给消费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健身教练无资质
陕西省消协发现,一些健身俱乐部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一是健身教练没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消费者要求退款时遭拒绝;二是消费者接受服务过程中发现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服务、环境、设施等与当初承诺严重不符;三是部分健身俱乐部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中有排除和限制消费者权益的条款,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收取定金后跑路
2015年,陕西省消协收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在家居商场内的门店购买家具,向门店交付定金后,一直没有收到家具,最后门店关门跑路。陕西省消协经过调查了解,发现门店在向消费者销售家具时,以“优惠”“促销”为诱饵,诱使消费者把定金交给门店,而没有交到商场收款台。
陕西省消协认为,家居商场负有连带责任,应对商场内的门店进行规范管理,并对消费者进行告知提醒。
装修合同藏猫腻
陕西省消协发现,部分装修公司以较低的报价吸引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采取模糊简单的不公平格式合同,甚至不与消费者签订合同,在装修中增加其他费用,使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与原先约定的价格相差很大。
陕西省消协建议,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尽量选择口碑较好的装修公司,一定要签订正规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