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智 文/摄
新春之际,当你走进陕西榆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令人惊诧的纸花,就是陕北剪纸。
谈到陕北剪纸,就要说说“陕北婆姨”曹宏霞的剪纸。走进榆林古城,沿着鼓楼大街向北步行,在道路东侧的一间仿古平房上,有一块美术大师刘文西题写的匾额“陕北婆姨剪纸”,异常夺目。这就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曹宏霞创作陕北剪纸、展示作品的地方。挑开厚重的皮帘子,记者仿佛走进了一间剪纸艺术荟萃的殿堂。曹宏霞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从早期传统的《信天游》《走西口》系列剪纸,到最近创作的反映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建设和中国梦系列的剪纸作品,每副作品在运用传统技法的同时,采用新材料和新构思,令观者赞叹不已。
今年60多岁的曹宏霞,从事剪纸创作已经40多个年头。她告诉记者,陕北剪纸取材广泛,从人物、花鸟、鱼虫到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手法上大胆取舍、变形夸张,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浑厚古朴,被誉为黄土地上的艺术奇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剪纸艺术创作上,曹宏霞坚守传统但又不固守传统,“与市场接轨,与世界同步,让创意改变世界”,是她一直坚持的创作方向。多年来,曹宏霞不断创新,赋予了陕北剪纸这一古老传统艺术崭新的生命元素。她首次将肖像技法融入民间剪纸艺术中,使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将传统窗花形式变革为轴画并装裱;首次以陕北民歌作为创作素材,开拓了陕北剪纸的创作源泉,坚持用陕北传统手工剪刀创作作品,保留陕北剪纸的神韵;将中国文人画中的诗、书、画、印等元素融入民间剪纸作品中,全面提升了陕北剪纸的艺术品位和欣赏水平。如今,曹宏霞的作品已经走出陕北,走出国门,作品远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成为海外友人珍藏的艺术佳品。
曹宏霞的剪纸作品之所以不会落伍,勇立潮头,源于她在艺术构思与艺术技法上的与时俱进。她告诉记者,这些年,她剪了许多幅省市领导乃至国家领导人的肖像,但她绝不是单纯地剪肖像,而是把每一位领导人的肖像和时政大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与民同乐》《退耕还林》《汶川地震》《西部开发》《能源建设》《人民公仆》《喜迎奥运》《中国梦》等。也正是因为如此,曹宏霞的剪纸作品才艺术生命永驻,广受赞誉。
如今,用剪纸作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曹宏霞的一项神圣的使命。多年来,她先后随着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了韩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她的巨幅剪纸轴画作品《中华团结,万象更新》《中澳友谊,万古长青》等先后被作为珍贵礼品送给国外友人。2013年,她随同中国妇联赴韩国参加亚洲妇女权利大会,赠送韩国总统朴瑾惠一幅肖像剪纸;2014年3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来华访问,应陕西省外事局的邀请,曹宏霞当场为米歇尔表演剪纸艺术,并为米歇尔创作了新工艺套彩肖像作品。
曹宏霞创作的陕北剪纸,虽然不如翡翠玛瑙般珍贵辉煌,却是陕北人民生活和情怀的质朴写照。它牵连着万千陕北人的心灵,装扮着万千黄土人的生活,从一扇小小的窗棂之地,投射出浓浓的黄土味道,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