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方/摄
■本报记者 李方
C-NCAP让中国消费者真正懂得了汽车安全标准的重要性、什么才是汽车安全核心价值。
如今,C-NCAP的姐妹,C-ECAP又来到消费者面前,它将帮助消费者认知什么才是生态健康的汽车。
C-ECAP是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China Eco-Car AssessmentProgramme)简称,与C-NCAP师出同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
C-ECAP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要比C-NCAP还重要。因为,C-ECAP的每一项考核指标,是与消费者每一次驾乘生活息息相关。C-ECAP的实施,意味着中国汽车的生态性能,将步入大幅提升的新境界。
C-ECAP是基于生态设计的理念,在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对汽车产品健康、节能、环保等绩效指标进行的综合评价。
简言之,就是对汽车从生产出厂到消费者购买使用,直到车辆报废淘汰整个时间段内对人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一种评价。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能源、环境和健康等矛盾日趋突出。
虽然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诉求日益强烈,但是,广大消费者对于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电磁辐射以及噪声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认知不多。
考虑到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汽车工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项评价规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该评价体系全面介入汽车生产流程,将会促使汽车生产企业从生产的源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地考虑原材料选用、制造、生产、使用和处理等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有毒有害物质。
中汽中心副主任、C-ECAP管理中心主任张建伟博士表示:“汽车产业链长,示范作用广,通过推动汽车产品生态设计评价可以从原材料选择、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流通和回收等环节实现资源科学利用,引导企业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产品进行系统性生态化设计,提高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同时对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C-ECAP拿高分难
C-ECAP作为C-NCAP的汽车产品评价姊妹篇,将聚焦C-NCAP安全评价之外的健康、节能和环保三个领域。
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数据缺失和汽车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C-E-CAP提出“全生命周期评价、分阶段实施”原则,先进行传统能源乘用车产品评价,第二阶段纳入新能源乘用车及商用车产品评价,逐步扩大评价对象范围。
中汽中心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零散指标进行系统整合,评价内容包括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五个基本指标和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以及零部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这三个加分项。
C-ECAP通过市场抽样、生产线末端抽样和成品库抽样三种方式,评价结果的等级分为白金、金、银、铜牌和无奖牌形式进行发布,获得奖牌的比例依次为 0.46%、1.15%、5.75%、14.71%,最终大约77.93%的评价车型不会获得任何奖牌。
C-ECAP的评价项目,对汽车生产企业可谓严苛。
据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C-ECAP管理中心专家组负责人方茂东介绍,C-ECAP评价工作所依据的标准,都是现行标准中最为严苛的,有些评价结果的划分甚至要远远高出现行标准,要在生态汽车评价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高分不易,故其含金量也高。
中汽中心副主任、C-ECAP管理中心主任张建伟说,目前国内典型车型,能够通过生态汽车评价的,大约在22%左右;能拿到C-ECAP铜牌的车型,意味着已达到国内汽车生态健康的上游水平。
C-ECAP测什么
车内空气质量,是C-ECAP测评的首选对象。涉及8项物质的含量,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
车内噪声,是驾乘人员主观感知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买车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车内噪声,主要来源是发动机、轮胎,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过大的噪声甚至会使驾驶员感觉烦躁,影响行车安全。
C-ECAP第三项测试,是尾气排放。目前,许多轻型汽车的排放测量值,仅为限值的一半甚至更低。C-E-CAP规程选定的限值是70%为满分。
C-ECAP测评的第四项是综合油耗,根据车辆的不同整备质量、变速器类型以及座椅数量等,限定了不同的零分基准及满分基准。
C-ECAP第五项测试对象是有害物质。作为现代科技产物的汽车,其零部件集合了众多化工金属原材料。汽车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包括铅、汞、镉、六价铬以及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等。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如果大量使用此类有害物质,势必造成生产源头的污染。在车辆报废拆解时,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处理不当则会危害土壤和地下水。
C-ECAP的第六项测试,是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生态设计理念要求,汽车企业应在设计阶段即考虑回收拆解阶段的问题,遵循易拆解性和可回收利用性的设计原则。因此,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是衡量生态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两率”,有利于实现报废汽车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
欧盟也早在2005年规定汽车“两率”要分别大于85%和95%。而我国2006年发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规定,2017年起,所有国产及进口汽车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5%。
C-ECAP第七项测试,是温室气体排放。这是汽车生命周期生态评价非常重要的一环。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列为加分项,势必会有效引导企业在生产环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管控工作。
C-ECAP最后一项测评是零部件生命周期。零部件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种用于评价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及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工具。C-ECAP将零部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作为加分项进行评价,旨在能够引导企业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更加关注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而延伸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