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军/摄
■本报记者 李方
2015年12月8日,北京发布有史以来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学校停课、部分企业停产……
从12月8日7时到12月10日12时,根据红色预警有关要求,启动后将在全市范围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等举措。此外,还包括重型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等要求。
相隔10天,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北京再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提示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重污染预警级别各自为政所造成的舆情危机,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因此,红色预警启动标准的重新评估及统一,已成为相关方面应对雾霾工作的首要问题。
今年2月,环保部终于统一了京、津、冀有关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
按此标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只是红色预警的启动标准,要比之前北京红警启动门槛高很多。
红色预警的启动条件分两种,一是当预测有4天及以上重度污染,且其中至少有两天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二是只要有一天及以上的空气质量达到“爆表”级别,即空气质量指数≥500的情况。
新标准3月底实施,三地三统一,即启动门槛统一、响应级别统一、减排比例统一。
雾霾成因引热议
虽说北京雾霾出现频次与污染程度早已成患,但首次发布红色预警,仍让众多民众多少有些惊愕。
为什么红色预警就要限行机动车?机动车是雾霾元凶,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专业的、能以权威面目出现的机构,明明确确地给公众一个交代,用使人信服的数据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导致雾霾的真正元凶。
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
工业污染、建筑扬尘、供暖、汽车尾气、烧煤、烧秸秆,甚至连烧烤都被扣上了“雾霾元凶”的帽子。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主要是外来输送。而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发布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可谓是众说纷纭。
面对种种说法,红色预警,从法理依据、发布主体到发布程序,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说明和体现,如此,才能让千万百姓在红色预警下给出足够支持与自愿配合,也才能给人们的质疑,以最清晰的解释。
然而红色预警是一个起点。基于红色预警,我们更应该明白,防治雾霾,要从源头抓起,而且一定是真抓,而不是靠限行等等方法找后账。
但预警过后,我们还是得回答,谁是雾霾真正元凶。除上述可能,是不是还有更准确的、更严重的雾霾成因?在此问题上,有关部门不仅应该给出一个负责任的、科学的、经得起实践与时间检验的报告,还应该协同有关部门,对雾霾真正源头,予以到位的、有效的整治。
北京南北有别“分区响应”
面对环保部的统一部署,北京在积极响应的同时,又提出特别应对方案。
北京市环保局在今年北京“两会”介绍说,北京在严格落实环保部统一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城南城北污染的差异,拟增加“分区响应”措施。
为避免之前”蓝天红警“的尴尬,北京今后预警应对措施,将进一步精细化,即如果在同一时段存在北部空气质量较好,南部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可能会启动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为了准确把握“分地差异”,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将扩至70个左右;对现有一些站点进行扩建,也在进行之中。
北京预警应对的特事特办,还包括对国一、国二、国三等高排放车的分级禁行。
北京市环保局曾表示,车辆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不一而论,有排放高低之别,因此要特事特办。
据介绍,北京目前排放最高的黄标车,已基本淘汰完毕;排放相对较高的,要数国一、国二、国三等车。
未来空气重污染预警时,北京机动车限行,不再一刀切,也采取精细化应对措施,不同排放,分级禁行,区别对待。国一、国二、国三等高排放车,将首当其冲受到限制。
如此看来,北京市民手里的高排放车,生存空间日益窘迫,应尽早出手为宜。
据介绍,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做北京全市高排放车数据库的对接工作,以便于实行限行期间的道路管理。
据了解,北京于2008年开始实施国四标准,2013年又率先执行“京五”标准,明年还将争取执行“京六”排放标准,该标准也被称为全球最严机动车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