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商补贴
作者:胡军


      作为战略层面的互联网+,在实际落地之后,大都以O2O的形式出现,这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前景异常广阔,也吸引着各类资本的关注。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加速了O2O模式的发展。滴滴、快的、美团、饿了么等O2O模式在资本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缺乏耐心的资本为了提高市场拓展效率,力争在市场初期扩大占有率,增加用户黏性,不约而同地使出了被称为“烧钱”的补贴,而各种名目的“烧钱”式补贴也成为了其跑马圈地的利器。
  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绝大多数所谓的补贴,大多是以“补”为名,以“贴”为本。这一模式,从当年极度血腥的“千团大战”,到滴滴、Uber竞相增加补贴以抢夺用户,再到以疯狂补贴促生爆发式密集增长的外卖O2O……
  “烧钱式补贴”比拼的实力是资本,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所有的前期“烧钱”都将归于虚无。2015年,补贴大战使得O2O市场一直风起云涌,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巨额融资后,“烧钱圈用户”几乎成了O2O业内发展用户的至上法则。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打车软件,还是餐饮O2O平台等利用互联网获得融资的其他O2O运营,在进入市场的前期,其主要的生存方式就是靠融资 “烧钱”。
  如今,业内人士都已经认识到烧钱无法培养用户的忠诚度,补贴力度将逐渐减小,逐渐回归到提升产品和服务上。同时,这个趋势,将使更多的商家和用户向接受优惠券、赠送和“满减”(即消费满多少金额,可核减多少金额的方法)等理性优惠政策引流。
有补贴的地方就有刷单
  从打车到外卖,众多O2O公司以各种样式进行着“烧钱补贴”,其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以利益换市场、抢地盘、打击对手。
  然而,就在全行业烧钱的同时,一个新的职业悄然兴起,它就是借助O2O平台漏洞而衍生出来的“刷客”。O2O企业烧的都是真金白银,有的甚至是高额补助,而以刷单为业的“刷客”们自然就盯上了这个“发财”的渠道。
  目前,O2O行业大部分通过APP渠道进行现金补贴,主要方式是用户通过手机注册成为APP的新用户后,可获得补贴。同时,多数O2O还利用节日等时机,给用户提供特别补贴等。职业“刷客”们,恰恰就是抓住其注册验证门槛低、漏洞大等空子,通过手机号码注册了大量账号,用特殊手段批量获取验证码,反复刷取假扮新用户,从中攫取大量的返现补贴或优惠券。
  调查发现,这种通过刷单获得高额报酬的职业“刷客”,在O2O行业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对于O2O企业来讲,不仅损失了补贴资金,最关键的是对品牌与客户的损伤。企业原本可以“高额补贴”,以“烧钱”的方式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以此吸引客户,提升用户口碑,但由于“刷客”的存在,不仅让大量的“补助资金”打了水漂,企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促进了O2O业的泡沫。
  单从平台来讲,大量的职业“刷客”是利用O2O平台的注册验证漏洞,来攫取高额补贴。因此,平台能否再次投入资金,尽量封堵和修补平台漏洞,成为截杀刷单行为的关键之举。
  目前,返利网、51用车、滴滴打车、饿了么等平台都通过运用咻咻语音验证码,从根本上杜绝“刷客们”的刷单行为。此外,针对O2O平台的短信验证码的安全问题,咻咻语音验证码采用了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来保证企业的利益。与市面上绝大多数语音验证码不同的是,它在播报语音验证码的背景音中加入一种独有的混音,以防止黑客将语音转为文本进行破解,解决了短信验证码常遭诟病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截杀了“刷单客”,让O2O市场得到了净化。
用户体验更重要
  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虽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从平台上扼杀刷单行为,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为了获得突出成绩,让投资者看到信心,获得更多融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和纵容这些刷单行为。
  长久来看,这将对O2O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致命的伤害,会使整个行业充满“泡沫”:不仅投资者难以决断是否投资,用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误导。一旦被用户识破,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用户流失。
  目前,很多O2O平台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烧钱补贴,在互联网+时代,不失为一个快速占领市场的取巧方式,但终归不是正规的商业运作方式。那么,对于不断涌现的O2O创业项目来说,谁又有胆量、有那么多的后备资源,确保自己能“烧”到最后呢?
  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严冬的到来,O2O企业也应该冷静地开始考虑,在没有烧钱补贴的情况下,该如何获取客户。如果用户体验与服务得不到提升,烧再多钱也绝不会留住用户,O2O平台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提升用户线上线下体验上来。因为在这个O2O行业里,用户始终是一个平台发展的有力保障,始终把迎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才能够在O2O市场中不断前行。
  总而言之,中国的O2O还处于不断摸索中,“烧钱补贴”只会滋生更多“刷单客”,而这并不是O2O发展的长久之计。随着技术的革新,从平台根本上截杀刷单行为的同时,O2O企业应理性地探索中国O2O线上线下的平衡发展,合理构建与用户的直接关系,为中国的O2O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于资本而言,健康的发展才能确保资本产生的效果是投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投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3·15消费宝典】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商补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