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做小微企业“贴心银行”。
图二:建行“成长之路” 助推小微企业成长。
中国建设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要求,围绕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导向,努力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模式,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以一池金融活水多渠道浇灌实体经济之树,以转型发展全方位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截至2015年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超过25万户,贷款余额超过1.2万亿元,积极服务民生、促进充分就业,获得银监会“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表彰。
创新服务模式
努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既源于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也难在金融机构、特别是大银行普遍缺乏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模式构建和经验判断。经过多年实践,建设银行逐步明确“小额化、标准化、综合化、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方向,以转型发展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客户定位以小为主、以微为重。为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行从客户选择的源头入手,在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急需融资支持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并从制度流程、产品创新、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入手,提供配套解决方案,不断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
坚持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化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种类超过200种,近年来,更是依托建设银行综合金融牌照优势,与保险、基金、租赁、信托等子公司合作,使小微企业得以共享集团资源。如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初创期小微企业,探索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为高成长性小微企业提供租赁、集合债、IPO等直接融资服务,集融资与融智为一体,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依托“信贷工厂”,打造标准化、集约化业务流程。2007年,建行第一家“信贷工厂”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在镇江试点运行,目前,全行“信贷工厂”已达到288家。“信贷工厂”强调标准化操作、集约化处理,采用审批人派驻、评级、授信、支用同时申报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提高业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依托“信贷工厂”,小微企业从申请到贷款发放的平均时间比原来缩短8-10天。
依托网点“三综合”建设,构建网络化融资服务渠道。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多、功能全、覆盖广的渠道优势,借助网点“三综合”建设,将小微企业服务重心下沉到各行网点,使微型企业信贷业务逐步实现规模化、效率化,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同时,适应小微企业用款频、用款急的特点,通过企业网银为小微企业提供7×24小时的自助申请、支用、还款的循环额度贷款业务,实现了贷款资金的随借随还,极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运用评分卡、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银行着力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依托评分卡、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挖掘优质客户信息,创新“五贷一透”大数据信贷产品,目前贷款客户已超过1.7万户。依托行为评分卡建立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模式,以智能化操作代替手工作业,在拟申请贷款品种和风险缓释措施不变、授信额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客户贷款到期后可继续使用授信额度。2015年,建设银行存量小微企业信贷客户中,已有超过1/4的客户通过评分卡实现无缝续贷,减少了企业寻求搭桥贷款、借新还旧的资金压力。
坚持开放共享
多方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仅要依靠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的服务和技术手段,更需要借助外部机构,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力量,改变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根源。近年来,建设银行上下联动、内外求索、多方合作推动小微企业信息开放共享,逐步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联动发展之路。
构建银政合作、风险共担的服务模式。建设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拳头产品“助保贷”业务,自推出以来市场反响强烈,社会效益显著。“助保贷”由建行与政府合作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由建行根据风险补偿金额放大一定倍数进行授信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对扶持小微企业的杠杆撬动作用,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目前,“助保贷”已服务客户逾万户,发放贷款超过800亿元。下一步,建设银行将深化与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合作,拓展助保贷模式,为相关领域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打造银税互动、征信互认的融资服务专属平台。建设银行“税易贷”产品是为纳税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小微企业专属设计,将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信息,打造成企业融资的“金钥匙”。2015年9月,建设银行与国家税务部门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实现“征信互认、征信互动、征信互换、渠道共享”,仅一年时间,服务客户已超过4000户。建设银行还积极推动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并与2015年12月正式签署双方合作备忘录,依托人行征信系统以及应收账款质押平台,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创新银担、银保合作模式,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再升级。建设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有关精神,下发专门意见,指导分行与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并通过比例再担保融资等方式,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与多家财险公司建立市场化的合作机制,在21家分支机构推广“保贷通”业务,由建设银行向投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担保公司信用保险类金融产品。
建立“一圈一链一平台”的集群服务模式。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银行传统的“散单经营”成本高、效率低、覆盖面小。建设银行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挖潜,广泛动员,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园区市场管理方、产业链核心企业联动,实现“网式营销”“链式营销”,在批量化拓展服务客户的同时,又可有效避免散单方式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建设银行抓住核心企业,以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批量获取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信息,将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与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单据流有机整合,打造“支付+投资+融资”一站式解决方案。
特色产品百花齐放全方位服务经济新常态
建设银行围绕“三农”服务、高新科技、民生服务等领域以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加强特色产品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体系,近三年每年创新特色产品超过100个,转型经济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服务“三农”,创新支持区域特色经济。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不断推进,建设银行创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推出小微企业“助农贷”产品,依托农产品收购企业开展合作,采用“抵押+采购订单”,向涉农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结合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特色与水平,在辽宁、广西、河南、新疆、安徽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推广小微企业林权抵押贷款。持续丰富农产品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如在黑龙江推出了基于粮食动产质押的“粮贸通”产品、在广西推出基于茧丝动产质押的“茧丝贷”产品、在山东推出基于鱼类冻品动产质押的“渔满仓”产品等。
服务“绿色信贷”,创新支持高科技领域。建设银行围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各参与方优势资源,量身定制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模式,深度嵌入企业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例如针对中关村高新科技产业园、瞪羚计划小微企业集群、新三板上市及拟上市小微企业,陆续创新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新三板上市企业主动预授信业务等特色产品。在厦门与政府开展合作,推出科技小微企业成长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在江苏围绕科技园区开展批量服务,陆续创新推出科易贷、苏科贷和韩园贷等十余项小微企业产品。
下一步,建设银行将不断增强自身转型发展的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水平,继续探索多方合作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走出一条合作共赢、商业可持续的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肖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