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不少保险业界专家称其为“互联网保险元年”。这一年,易安保险、安心保险与泰康在线继众安保险之后同时取得 “准生证”,互联网保险领域再添新成员。
中国保险协会近期发布的《2015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国内保险市场呈现互联网保险实现高速增长、保险新产品更趋多样化、保障型保费份额扩大等特点。去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23亿元,比 2011年增长近69倍,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0.2%上升到2015年的9.2%。保险新产品也应运而生,如浙商保险与浙江股交中心、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私募债保证保险业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些涉及生活场景的创新产品如“加班险”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此外,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保障型保费份额扩大,原来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局面有所改变。
正是看中了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和创业公司加入“触网”“触保”大军。百度、安联保险和高瓴资本联合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 “百安保险”、蚂蚁金服控股外资国泰财险、腾讯则联手中信国安发起设立互联网寿险公司、京东也将保险业务定位为京东金融体系的第六大板块。
传统的保险企业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一风口。目前,许多保险公司都成立了互联网保险部门或电商平台,各种迎合互联网用户的移动APP也不断推陈出新。而背靠泰康人寿的泰康在线财险,成为唯一由传统保险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中保协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已经超过了100家。
当心退保理赔风险
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拓展,保险产品借助互联网层出不穷,货运退货险、网银损失险、航空延误险、熊孩子险、扶老人险……各种各样的新奇险种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不过,伴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投诉也随之攀升。保监会1月28日发布的2015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去年涉及互联网销售保险的投诉1441件,占总投诉量的 4.79%,同比增长46.51%。
根据通报,消费者投诉较多的互联网保险险种为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旅行意外险、车险、新型寿险等。反映比较突出问题有理赔流程长、理赔手续繁琐、拒赔认定不合理、退保申请处理不及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
事实上,近年来保监会一直在规范这一市场。早在2012年,保监会就曾发布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提醒除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包括在互联网站上比较和推荐保险产品、为保险合同订立提供其他中介服务等。去年7月,保监会正式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条件与区域、信息披露与经营规则等进行规范,明确要求保险机构应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相关网络平台的显著位置,列明保险条款、费率和投保、承保、理赔、保全、退保的办理流程及保险赔款、退保金、保险金的支付方式等信息。消费者在购买网销保险时,应注意仔细阅读保险条款。
选购注重保障功能
近日,中国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针对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重点对互联网平台选择、信息披露、内控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险企利用互联网保险疯狂吸金、盲目投资做出的监管规定。去年以来,股票市场掀起一股险资举牌潮,一些险企在二级市场投资损失惨重,直接导致偿付能力不足。而这些险企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网销万能险。
这些网销万能险通过高额的收益率吸引消费者投保,有些产品的保障功能极低,但多数消费者对此知之甚少。中保协秘书长刘琦表示,消费者要警惕通过网络以理财产品名义销售的新型寿险产品,下一步要通过引领,让互联网保险真正回归保险的本源。 (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