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完善服务四大建议
作者:任震宇


  针对体察情况,中消协提出了以下建议:
  铁路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规范客运秩序
  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一座”难求,实则是供需关系的失衡。由于缺乏足够的供应和有效的监督方式,进一步滋长了谋取暴利的行为,使得包括车站内“黄牛倒票”“拉客”“宰客”等违法现象,餐车“变相”卖座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本次体验式调查结果还反映出,多数客运线路规范意识不强,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服务,服务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铁路监管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服务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会商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治理,打击黄牛倒票、车站拉客、宰客、倒客等违法行为,规范车站内外楼堂馆所等场域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二是要坚持公共服务属性,完善服务设施和便民措施,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做好服务消费者的各项工作,及时回应消费者合理诉求;三是要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购票、进站、乘车、出站等各环节服务措施,通过设备投入和技术更新打通各环节服务,尽快解决因中途丢失实名制车票而强制补票等问题。
  铁路服务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从体验式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一些车站、列车在规范管理、设备维护、环境卫生、餐饮供应等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从根本上看,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出在服务的衔接上。本次体验式调查过程中,体验员在购票退票、乘车指路、答疑解惑等各个环节,都感受到志愿服务队伍为和谐春运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志愿者的“暖心”举动得到了消费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普遍赞誉,成为铁路服务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议铁路企业:一是要加强铁路人员服务培训,以服务消费者为核心,以乘客满意为标准,严格按照服务标准和流程,做好安全保障、卫生保洁、餐食供应、便民服务等工作;二是要发挥好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化解春运期间人手紧缺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要建立统一识别标志和服务场所,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更加方便地得到志愿者的服务,感受社会的关爱。
  消费者要规范自身行为,维护和谐有序乘车环境
  本次调查发现,春运乘车期间,不少消费者不注意自身言行,因言语不当、行为失当引发了一些矛盾,给铁路客运带来不和谐因素;个别消费者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在车内、站内吸烟,既妨碍了他人健康,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要自觉遵守铁路旅客相关规定,理解、支持和配合铁路服务工作,争做文明理性的交通参与者,自觉维护和谐有序乘车环境;二是要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劝阻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必要时向铁路人员及有关部门反映,共建安全放心的乘车环境;三是要强化维权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搜集和保存证据,主动寻求铁路及有关部门或消协组织的帮助,依法主张权益。
  各有关部门要多措并举,促铁路客运“减负”
  一年一度的春运,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叠加,铁路部门都会面临“大考”,尤其是春节期间“潮汐式”的巨量旅客运输任务,给包括铁路在内的整个运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潮拥挤的春运,消费者在乘车体验会感受到很多不如意,本次体验式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为此,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铁路客运,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铁路客运“减负”:一是要发挥好我国高铁建设优势,提高高铁运行比重,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满足消费者安全快捷舒适的乘车需求;二要合理规划铁路、航空、公路、水运、自驾车等多渠道客运方式,优化运输结构,鼓励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模式,盘活客运资源,提高全社会的客运服务效率;三是要研究调整和优化假期结构,倡导和鼓励反向探亲,落实带薪休假,进一步分流出行需求,减缓铁路客运压力。
(任震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要闻·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完善服务四大建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