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北京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建成,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亿人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将给区域经济带来哪些改变?在近日《新京报》与新空港孔雀城联合举办的“筑梦中国领衔未来——世界空港价值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就宏观经济走势、空港经济发展规划、首都经济核心区域政策等话题展开讨论,探求空港经济圈的发展路径。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对北京的南部地区和河北廊坊来说,增加就业机会是新机场对区域发展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如果按照新机场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计算,大概能带来14.4万个区域性职位、10.26万个子区域职位。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坦言,2006年他对北京大兴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西瓜”。但在10年后的今天,随着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开工建设,临空经济区的价值正在体现。“一个城市,最接近世界的是什么地方?一定是机场。当你坐飞机享受全球人类文明带来的便利时,机场周边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曹允春表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被认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表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是疏解首都功能的一个分支,是建设北京都市圈仅次于通州行政副中心的新增长点。“临空经济区的带动能力特别强。”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综合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胡赵征分析说,按照国家的批复,北京新机场到2025年将有7200万客流量和200万吨货流量,投资接近800亿元。再加上未来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变,能够极大带动当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推手。
(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