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的消费刚需,与低等级的市场供给,形成了结构性的失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许只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要有“大国工匠”,还要有“大国标准”,然后才有洋溢着创新精神与较真品质的“大国产品”。■邓海建
在“Made in China”横扫全球的同时,中国的旅游业却在拖后腿。世界旅游理事会3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出境总花费高达1.35万亿元,这一数据已相当于云南省去年全年的GDP规模(1.37万亿元)。(据3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中国人的出境游,“爆买”成了停不下来的常态。从日本秋叶原的电器卖场,到法国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中国游客俨然成为全球旅游胜地最心爱的 “金主”。中文导游多了,中文提示来了,各种温馨的、贴心的服务,买卖双方皆大欢喜。
但以下两个数字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一是2015年,中国人出境消费高达1.35万亿元,相比2014年暴增53%;二是同一年,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总花费是3846亿元,相比2014年仅微增2.97%,且到中国旅游的人数近几年还明显下降。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已经超过美国人成为全球出境旅游消费第一的群体。当然,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有各国对中国游客签证的放宽、出境游航班航线的增加、各国消费环境的改善等合力推动,但在消费升级时代,中国游客对高品质零售商品的“刚需”,是从众式出境爆买的根源。
从大件电器到小件日用品,“爆买”的态势已经从跟风变为常态。面对中国旅游业近万亿的贸易逆差,这“酸爽”让人五味杂陈。有媒体测算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 GDP总量为635910亿元,9667亿元的旅游消费逆差相当于2014年经济总量的1.52%。在消费疲软、内需不旺的当下,这1.52%所撬动的,绝非营收总额那么简单。譬如,它背后还有税收总量、就业供给。
当出境爆买从一个购物季奔向另一个狂欢节,不能简单认为中国人跑到别人的地盘就摇身成了“人傻钱多”的代言。简言之,强劲的消费刚需,与低等级的市场供给,形成了结构性的失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许只有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要有“大国工匠”,还要有“大国标准”,然后才有洋溢着创新精神与较真品质的“大国产品”。目光长远一些,技术精进一些,情怀靠谱一些,又何苦逼着好不容易出趟国的游客扮演 “代购”呢?
出境爆买绝不是“人傻钱多”,明白这背后的纠结,实体经济才知道“诗与远方”在哪里,而不只是耽于眼前利益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