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
国务院日前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明确了引入竞争等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能够打破盐业垄断,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未来食用盐价格有望下降。《方案》提出,在完善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四项改革:一是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取消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二是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三是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取消各地自行设立的两碱工业盐备案制和准运证制度,取消对小工业盐及盐产品进入市场的各类限制,放开小工业盐及盐产品市场和价格。四是改革食盐储备体系。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和原碘的安全供应。
“这是我国盐业管理体制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其中,引入竞争是改革最大亮点,可以预见,食盐生产企业之间、食盐批发企业之间、食盐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之间将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对于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大学盐业体制改革课题组有关人士如是表示。
据媒体此前的报道,目前食盐出厂价为每吨300-500元,但在多数的超市货架上,500克一包的食盐普遍标价1.3元,换算后即每吨2600元。通过专营的食盐,从车间到了市场终端,价格提高了数倍。出现这样的暴利,其根源就在于垄断。
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盐的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商标或品牌,生产出来只能按照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定价统一被收购。对此,有着“中国盐业反垄断第一律师”的邹佳莱认为,《方案》规定,生产企业进行食盐销售,盐矿产出的盐可以直接进入调味品加工厂,甚至是大型超市,简化乃至省去了批发环节,未来食盐价格有望下降。
邹佳莱还表示,因为用量少,老百姓对食盐价格其实并不敏感。盐业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使消费者终于有了选择权。由于以前是专营,消费者只能选择中盐的加碘食盐,尽管中盐现在也有无碘食盐,但市场上很难买得到,这其实就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他表示,未来盐的产品将朝多品种发展,而不是目前的仅碘盐一种品种而无碘盐几乎很难见得到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方案》明确规定,从明年1月1号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依照新的规定申请许可,根据许可范围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