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细古 本报记者 朱海
上门推销存在的分散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导致有关部门监管困难,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由此引起的消费侵权案件屡见不鲜。近期,江西省景德镇市就发生了多起上门推销人员采取签订包退包换书面协议方式、蒙蔽欺骗消费者导致的消费纠纷。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中心提醒,这一欺骗销售新动态需要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警惕。
今年4月,一位陌生人敲开了家住景德镇市梨树园的胡老先生家的门。此人自称是某公司工作人员,简单寒暄后,便向胡老先生宣传一款净化水处理设备,宣称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此人告诉胡老先生,水处理设备是免费提供的,但过滤芯需要购买,同时声称签订书面协议,只要消费者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换货,退款时只扣除安装调试费用,其他费用全部退还。这番保证彻底打消了胡老先生的顾虑,当即花费2600元购买了过滤芯并获得免费提供的净化水处理设备,同时签订了随时退换货协议。胡老先生的儿子得知此事后,觉得有些蹊跷,便拨打了该陌生人留下的电话号码,却无法接通。经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了解,此人已经不知所踪,所谓销售单位更是子虚乌有,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说,上门推销人员多选择老年人为对象。为消除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后顾之忧,签订所谓的书面协议,承诺可以包退包换,并盖上单位公章,留下销售人员姓名和电话,看上去非常正规有保障,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是所盖公章都是外地单位,公章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二是销售人员都没有固定场所,一旦失踪,当初签订的所谓协议就是一纸空文;三是销售的产品绝大部分在当地没有售后,出现问题无法解决。
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一定要注意识别类似的不法“上门推销”骗局。遇到上述情形,首先,应提高警惕,切莫因贪图便宜而让包退包换的虚假协议蒙住双眼,即使遇到了心动商品,也要对产品多加查验,做到“大件商品坚决不买,小件商品谨慎购买”;其次,购买商品应尽量选择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等经营单位;最后,如发现推销人员或推销行为有异样,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