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恒
“志愿者团队”疑似传销
今年5月下旬,大连市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该区某“志愿者团队”实为传销组织,他们在西安路科技广场一室内以搞慈善捐助活动的名义发展人员,要求缴纳500元会费取得加入并发展其他人员资格,并声称加入后通过发展下线可以获得巨额回报。
大连市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平交易科李科长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了该“志愿者团队”进行活动的制度、人员结构图,还在对现场人员询问中了解到,该团队的组织者为李某,随即大连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立案。
通过微信“朋友圈”圈钱
执法人员用近两个月的时间,通过反复询问李某、殷某等五名主要当事人及部分被发展人员,摸清了情况:从今年2月起,李某通过微信以某文化公司的某慈善品牌线下社区负责人的名义发布某品牌微信号,宣传其团队的组织结构、活动内容、入会协议、制度等;对愿意加入的人员,要求先通过微信网络报名,然后再参加李某组织的现场介绍会议,填写“慈善线下社区公益活动报备申请表”,在缴纳500元会费后成为该品牌线下社区会员,并以介绍和加入的先后顺序形成上下线,构成层级系统,在网上完成会员之间的会费转账。该品牌线下社区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式的2×2复制双轨结构。具体规定为:欲加入的人员以捐助的名义向介绍人缴纳500元成为正式一级会员,其中100元以助力金的名义交给介绍人的上线,其余400元归介绍人所有。成为一级会员后,只可以直接发展两名会员,并接受其发展人员的500元的捐助。但成为一级会员后,必须在15日内升级为二级会员,否则就被清除该组织。以此推进可发展成八级会员,收到的捐助金额也逐级增长。
3个月发展1700余名下线
该组织发起人李某自今年2月至被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获日止,共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1700余人,发展层级达六层之多;殷某(女)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40余人,发展层级六层;殷某(男)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20余人,发展层级五层;李某自称获会员捐助30200元。
李某等人的上述行为,与《禁止传销条例》中“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缴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行为相符合,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规定》,已将此案移送公安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大连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此提醒市民,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识别传销、抵制传销。发现传销时应及时向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