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新
重庆市工商局近年依托“一网四平台”信息监管系统,强化技术手段与监管业务的有效融合,破解网络监管违法行为“发现难”、获取证据“固定难”等长期困扰执法人员的问题,有效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炼就“火眼金睛”
“重庆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已达14万多户。”重庆市工商局电商处处长刘明生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要在信息海洋中找到有价值的监管线索,必须炼就“火眼金睛”。
据介绍,重庆市工商局投资建成了“一网四平台”(电子商务监管服务网、电子商务搜索监测中心、广告监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电子取证实验室)信息化监管系统,运用先进的网络搜索技术,构建网络监管的专用搜索引擎,对网络违法行为进行搜索监测和监管。搜索监测主要包括对入库网站进行搜索、对特定网络交易平台进行搜索、对特定网站进行搜索、全互联网搜索和论坛舆情搜索。其次,对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拍拍、慧聪等国内著名网络交易平台上的重庆网商,实施有针对性地搜索监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信息。
今年5月,重庆市工商局巴南区分局在查处“蓝天店主网”刷单炒信案过程中,运用数据模型进行智能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线索搜索和摸排,形成了“线索不断、重点突出、发力精准、打击有效”的态势,顺藤摸瓜获得了相关联的27条有价值线索。
调查发现,从2010年以来,这个刷单网站流水超过1亿元,但随着监管部门对刷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刷单利润下降得非常厉害,每一笔刷单只能挣一两元钱。
因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刷单网站被巴南区工商分局立案调查。如今,该网站已被关闭,网站负责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上百万元刷单流水资金也被冻结。
有效获取电子证据
面对工商监管新常态,重庆工商执法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完善知识储备,对实地巡查、消费者投诉、12315转办、上级交办、其他机关移送等途径获取的各类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甄别,发现有价值案源。
2014年8月,一家标注位于重庆名叫“倾城海伦家”的网店,引起了重庆市工商局南岸区分局电商科的关注。该网店销售的服饰包括普拉达、古琦等国际知名品牌,售价却仅为几百元。
南岸区工商分局电商科科长徐畅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查处网络案件的一大难点,在于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固定。不法网店为了逃避监管,随时可能对店铺上的图文资料进行删除、编辑,查处案件时如未能及时将侵权商品的网络图片、售价、种类、金额等进行有效固定,涉案当事人极有可能消除证据,逃避法律制裁。
徐畅介绍说,在查处“倾城海伦家”网店时,工商执法人员充分发挥重庆市工商局电子证据取证实验室的功能,在收网前对涉案网店的网页进行了固定,防止当事人删改毁灭证据;在开展执法行动时,利用便携取证设备,对涉案电脑和手机资料进行了及时取证。查办手段科技化不仅为取证提供了帮助,还对涉案当事人起到了威慑作用。
经核算,“倾城海伦家”网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违法经营额为14万元。该案例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2014年红盾网剑行动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协同共治提升效能
网络市场监管涉及工商各业务条线和20多个部门,需做好联动配合和统筹协调,否则会导致“多龙治水”效率低下。重庆市工商局自开展网监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系统内外协同管网格局的形成。今年,重庆市工商局以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起了从市工商局到区县工商分局、工商所的“统一指挥,快速调度,协同配合,顺畅对接”三级联动机制,各业务条线守土尽责,线上和线下监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积极提升一体化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与公安、通信管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执法联动,深入开展了非法集资专项治理、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以及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在计算机数据分析、APP分析和数据恢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在今年6月查处的宇佳盛虚假认证案中,南岸区工商分局在发现线索后,采取与公安网监部门合作查询经营者个人身份信息、与通信管理部门合作查询IP/ICP备案信息、与物流企业合作查询货源地址、与检验机构合作及时开展涉案商品检验等方式,追踪锁定涉嫌违法行为人的经营地址、商品储存地址等案源信息,从而做实线索,立案查处。据悉,这是全国工商系统查处的网络交易平台虚假认证第一案。
涉案当事人牟某利用重庆宇佳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招聘数百名兼职人员,在淘宝网上注册500多家网店,从事刷单炒信和虚假认证,然后以每个80-200元的价格,转手倒卖给福建莆田等地的经营者。
一些经营者购买到虚假认证的网店后,利用网店销售高仿服装、鞋帽等商品,有的还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经销商收到消费者的货款后却不发货,携款消失,消费者投诉无门。此外,消费者在这类店铺买到假货,由于找不到真实的店主,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消费者维权困难。据悉,该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