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状况研究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品种涉及30大类食品,囊括300多项指标,累计获得1500多万个监测数据;在全国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达2656个,覆盖所有省、地市和92%的县级行政区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4层架构的立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在对全国48个城市数千个有效样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受访网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改善且比较有信心,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意愿也较高;但部分网民识别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真实性的能力不强,而且更为关注舆情中的负面信息,容易对食品安全事件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因此,必须深入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与监管引导策略,以促进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共治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刘兆彬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工作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实现依法监管、精准监督,又要发挥第三方机构与公众的力量,尤其是需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监管力量的新组合。下一步,要继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努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决遏制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专家则表示,要继续完善法治体系,依法坚决打击犯罪活动,特别是生产与加工环节的非法添加违禁物、不规范使用添加剂、造假或欺诈等犯罪行为,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