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新能源汽车领域后补贴时代市场化竞争来临—
自主品牌发力市场化竞争
作者:吴博峰


    ■本报记者 吴博峰
  2016年,中国再次以较大优势摘得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桂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3%。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日前,中汽协明确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将有望达到70万—80万辆。
  不过,在市场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下,未来却又面临红利退去的考验,机会、危机并存,未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何去何从?
自主新能源车危机渐现
  “给中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时间不多了,还剩下五年时间。”两个月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不无担忧地表示,当巨型跨国公司一旦发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场到底会怎样,还是个未知数。
  随着距离新能源政策补贴终止日越来越近,各大车企不禁为未来开始担忧起来。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常被行业内并称为国内汽车界的“双福”。他们背后的比亚迪和吉利,是自主汽车品牌向上发展的代表。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7年度论坛上,像“双福”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等国内新能源车大咖们都对自主品牌后补贴时代发展尤为关切。
  一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的天堂。但随着宝马、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车企宣布准备在华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做文章时,未来自主品牌会不会重蹈传统燃油车的覆辙,自然引起汽车业界的高度注意。
  应该说,国内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情有独钟。凭借这一先入为主的优势,合资汽车在国内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有点起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这些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时间表可以看出,留给自主品牌的时间确实所剩无几。而摆在自主品牌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力和产品档次亟待提升。
  品牌力和产品档次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从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阵营上看,大多产品聚集于紧凑型,甚至是A0级电动汽车为主。假如没有限行限购的政策,也许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会购买这种车型。
  “2018年到2020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仅有的品牌升级的三年窗口期,因为2020年国外的产品会大规模进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认为,如果这三年能实现品牌升级,自主品牌电动汽车产业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合资品牌“入侵”趋势明显
  过去几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车型一直是这一领域当仁不让的王者。
  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江淮和众泰几家自主品牌车型被国内消费者广泛熟知。相反,合资品牌车型鲜有热销车型出现。被国内消费者广为人知的进口汽车品牌,恐怕只有特斯拉了。
  当然,这基于自主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位优势和优惠政策的全方位保护,但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市场。或者即使进入国内汽车市场,也因外部因素影响,产品被排挤现象较为严重。
  这首先是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扶持系列政策主要补贴对象为自主品牌;另外是市场需要培养,合资品牌在等待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自2014年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发展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便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7.4万辆、33.1万辆、50.7万辆……短短三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购买、使用环境等各方面政策支持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然而,随着优惠政策进入倒计时,自主品牌享受的政策红利会随之缩窄。“电动汽车补贴很快就没有了,我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后补贴时代自主电动汽车的未来。”李书福对后补贴时代的自主品牌表示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当新能源车消费环境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培育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虽然现在距离产业真正市场化还需时日,但持续走高的市场销量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市场的这种根本性变化,为合资品牌推进新能源车型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之诺60H紧凑型纯电动SUV、沃尔沃S90T8中大型插电式混动轿车、本田思铂睿混动、福特蒙迪欧油电混动车型等20余款合资和进口品牌车型已陆续推出。
  大众集团董事中国区总裁兼CEO海兹曼曾公开表示,2025年,大众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为实现上述目标,大众将充分利用现有的MQB平台以及Eroup技术,以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无独有偶,宝马也有着相同的想法。宝马集团涉外与政府事务副总裁贝克尔博士在今年百人会年度论坛上表示,宝马在中国现已拥有9款新能源车型,是豪华品牌中覆盖面最广的新能源汽车阵容。未来,宝马将继续为宝马用户提供丰富的电动出行体验。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合资品牌均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或第二款新能源车产品。
  从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已经显露出紧逼自主品牌的趋势。众所周知,合资品牌拥有在传统轿车十分成熟的发展储备,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和技术积累,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加速新能源车市场扩张并非难事。
(下转10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自主品牌发力市场化竞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