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生存环境堪忧,汽车零部件路在何方
作者:李永钧


    ■李永钧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着零部件市场。但在总量增长的背后,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很不乐观,已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后劲,成为汽车产业由大变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零部件企业工业产值约为3.8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万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率6%至8%,而外资、合资企业的利润率则超过15%。
  这意味着,在投入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净利润高出内资企业一倍以上。而这正是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小而散”的特性所决定的。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重复,分散厂点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匮乏,这与国际汽车工业采用的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的趋势反差很大,从而也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差异,加之国内“外国的月亮更圆”的传统消费观念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一再紧缩,使得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处境艰难。
  当然,国内汽车产业链在完整、自主、完全、可控的目标下仍然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产业链有短板,企业综合实力欠缺,上下游支撑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差。虽然国内零部件行业体量规模不断扩大,但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远低于外资企业,大部分是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价格竞争,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产品核心竞争力薄弱。 数据显示,我国零部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在2015年仅为2%。
  当前,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等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方方面面,部分产品和技术几乎为其所垄断。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满足配套零部件种类大约为1500余种,分三大层级,包括六大系统、41个子系统,共1000多种部件,我国在电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等高附加值零部件产品领域基本上空白,均由外资控制。外商独资及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和部件方面,控制了高达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这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打造的从技术开发、培训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也已经成型,并开始按照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它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而目前中国汽车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让外资零部件企业加快了其在中国的扩张步伐。
  现在,大力发展创新型产品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国家应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扶持这些企业尽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希望国家建立零部件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无偿或非盈利有偿地为零部件企业提供研发、人才招聘、检测认证、对外合作等服务。
  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过于散乱、行业集中度差的问题再次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加快扩大企业规模,注重全球资源整合与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兼并重复资产,除掉过剩落后产能。亟待组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通过骨干企业带动汽车零部件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提升。
  另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抓紧时间“补钙”,尽快强筋健骨。应抓住“由大变强”这个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节能减排这个中心任务,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实现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存环境堪忧,汽车零部件路在何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