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红司机开车搞直播 泄露乘客隐私谁之过
作者:赵天赫 李建
图片


    谢正军/图
■赵天赫 本报记者 李建
  近日,河北石家庄市民刘女士通过滴滴出行平台约乘顺风车,个人信息却被热衷手机直播的司机直播了出去。接到大量骚扰或提醒电话后,恍然大悟的刘女士愤而报警。
  网约车司机直播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网红司机直播载客过程是否侵权?网约车平台和直播平台是否应尽监管义务?不知情的乘客事后又该如何维权?本报记者就此邀请相关法律专家进行了分析。
事件
乘车隐私信息被直播
  近日,刘女士在石家庄市运河桥附近通过滴滴出行平台叫了一辆顺风车。上车后,因为看见司机面前架着一部手机,刘女士就问司机是不是在直播,对方回答不是直播,是顺风车刚推出的一款保障人身安全的软件。
  听到司机这样回答,一开始还有点儿警觉、不愿意回应司机搭讪的刘女士开始放心和司机交谈起来,并无意间透露了在老家过年的经历。
  刘女士说,大约10分钟后,司机接了个电话后说有个朋友家里有急事,让他过去接一下。因为约车时刘女士已经支付了车费,司机执意帮她再约一辆车。很快,司机说已经通过平台帮李女士约上了车,请她说一下手机号,以便联系。于是,刘女士便把自己的号码念给了司机。
  就在刘女士下车后等待另一辆网约车的时候,突然接到几个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其中一则短信这样说到:“刚才你坐的车开着直播呢,你被骗了。你的手机号已经被曝光了,还有你的地址。”
  得知真相的刘女士十分气愤,于是立刻打110报了警。
调查
司机已被滴滴封号
  接到报警后,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御景综合警务服务站对此案进行了调查,并将涉事网约车司机易某传唤到警务站。
  经查,90后司机易某以前在某传媒公司工作,半年前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目前已拥有几千名粉丝。易某告诉警方,自己平时喜欢与粉丝们聊天,直播的都是些搞笑、轻松的内容。
  事发时,易某正在平台上直播,一名粉丝提议让他接个单,到时候通过直播观看他与乘客聊天,他就答应了。“自己也知道直播可能会引起乘客反感,因此一开始想的是乘客上车后提前说明,对方同意就直播,不同意就关掉。”
  “虽然自己的确欺骗了那位乘客,但并没有想要传播乘客的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直到乘客下车5分钟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关闭直播。”易某称,现在主播是他的主要工作,此前只接过几个滴滴出行平台的单子,那天是唯一一次直播载客,也会是最后一次。之前的直播,自己从未有过涉及别人隐私的内容。
  据介绍,目前警方已对易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罚,滴滴出行平台已对易某进行了封号处理。事发后,易某已按警方要求通过直播平台要求粉丝不要再给刘女士打电话,自己也多次向这位女乘客道歉,并给予对方赔偿。
  易某称,目前直播平台还没有对他作出处理,如有相关处理,自己也会接受。同时,易某表示会在以后的直播中遵纪守法,遵守直播平台的相关规定。
观点
相关服务提供者均有责任
  网约车司机直播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专家认为,司机不打招呼、不经允许就将乘客个人信息通过网络散播出去的行为已经构成侵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霍继强认为,司机驾车过程中进行手机直播,首先违反了《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而司机没有经过乘客允许,有意隐瞒直播信息,将乘客个人信息通过网络散播出去的行为,侵害了乘客的个人隐私权。同时,这种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款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乘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司机消除影响;若侵权行为给乘客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还可以提起侵权诉讼,要求司机赔偿损失。”霍继强说。
  河北省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冯新祥律师认为,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视情采取警示、暂停发布、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及时消除违法违规直播信息内容,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这一案例中,网约车公司对其司机也有监管义务,乘客也可以要求网约车公司采取必要措施阻止司机的侵权行为,否则乘客可根据其过错程度,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冯新祥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法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红司机开车搞直播 泄露乘客隐私谁之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