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制购房需求、去杠杆的同时,加大供给侧改革、增加土地市场供应力度,是本轮北京楼市调控的主要特色。近期,北京迎来土地供应高峰,配合其他方面的新政,土地供应正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抓手。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2017年4月北京全市共成交土地20宗,较3月多出12宗。其中,居住类用地成交11宗,较3月多出9宗,这一成交量是2015年12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值。在此前的16个月里,北京单月宅地的成交数量从未超过5宗,其中有6个月还是零成交。
2017年4月,北京土地成交总金额为443.8亿元,其中11块居住类用地共成交346亿元,总建筑规划面积为130.94万平方米,整体溢价率为39.46%,平均楼面价为26423元/平方米。
在11块居住类用地中有3块位于北京市大兴区,2块位于丰台区,2块位于顺义区,朝阳、石景山、门头沟、平谷四区各1块。从环线上看,2块位于四五环之间,5块位于五六环之间,4块位于六环以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1块居住类用地中,8块都是自住型商品房用地。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以“3·17新政”为标志,北京用一系列收紧信贷、提高限购门槛的新政新规,从限制需求、去杠杆方面收紧了对楼市的调控,而加大土地供应是与之配套、从供给方面出发的调控。北京近期连推8宗自住房用地,并迅速完成交易,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发挥“自住型商品房”这一过去3年内有效平抑北京房价的特殊工具的作用,为楼市的高热降温,为房价的上涨刹车。
近期,北京还首次发布了未来5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明确未来5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自住房。在这一计划中,2017年北京的住宅供地计划增加到了1200公顷,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增加到了200公顷。由此可见,未来北京土地供应将持续增加。
胡景晖表示,通过集中推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对原有供地计划进行扩张,北京市政府在现实维度上增加了中低端商品房的供应,为广大需要首次置业的人群提供了大量可选房源,从而优化了供应结构,缓解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心理维度上则展现了政府调控的决心,改变了楼市预期,使购房者尤其是刚需一族消除了恐慌购房情绪,推动了市场的理性回归。此外,增加供应,限制房价、地价的出让模式也让开发商拿地的狂热势头消退,这将从源头为整个楼市“去火”。
胡景晖认为,经过4月份的调整,目前北京楼市的交易量已大幅萎缩,房价也出现松动。由于房价的变化一般较交易量变化有一个季度左右的滞后期,届时今年上半年成交的自住房项目也将陆续入市。可以预见,在政策收紧、土地供应大幅增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下半年北京房价有望出现更加明显的回调。
(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