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节俭的消费观让中国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但随着那些几十年的银行存单越来越贬值,残酷的现实正在教育国人,与其让省吃俭用积累的财富随着印钞机的转动而灰飞烟灭,不如提前消费,活好当下。
正是在这样的潮流之下,一些优质的消费信贷产品与新生代消费观念的养成,在同步前行的同时,也在互相塑造。而互联网科技和金融科技的进步,使得一部分新生代的消费接驳甚至跨越了信用卡阶段,一步到位地来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在信用卡还不是很普及的情况下,中国消费金融在国际舞台上也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机会。
遗憾的是,监管层此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规范景象,而是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市场。在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便利性和可获得性不足的情况下,网络消费分期开始如火如荼。
伴随着消费信贷的飞速发展,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暴露:近期在校园中爆发的裸贷门、利用各种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形成的套现黑色产业链、各种逾期催收乱象、以消费金融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他们打着消费信贷的幌子,将消费升级带入了一个暗黑的世界。
在记者看来,消费信贷本质上仍属于金融产品。因此,传统金融机构不能缺位,银行等持牌机构应当利用自身在金融定价、产品设计、风控管理和催收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行业立规矩,做行业的领路人,这样才能铲除行业乱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好在监管部门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4月份,监管部门提出银行应为大学生金融服务“开正门”。在此号召下,日前中行、建行均宣布启动大学生贷款业务,为高校校园提供正规、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正规军的加入,风控能力差、服务质量不好的消费信贷平台将不受消费者待见,规范有序的消费信贷市场将逐步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央行也于近日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正确使用。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就金融科技正式对外界提出监管科技的表述,表明监管层已经意识到堵不如疏,主动求变,拥抱金融科技,强化监管科技,才能更有力地规范消费信贷市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