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对“五毛零食”要从头抓到尾
作者:侯江


    ■侯江
  “五毛零食”,个头不大,价格不高,危害却着实不小。近年来,各地食药监部门将校园周边“五毛零食”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多次开展专项整顿,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时至今日,“五毛零食”仍然像赶不尽杀不绝的“小强”,盘踞在学校周边,蚕食着孩子们的健康和家长们的钱包。
  据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近期连续开展对农村、学校周边销售“五毛零食”的“飞行检查”和监督抽检。截至5月20日,北京水屯市场等五大批发市场主动清退了“五毛零食”,两家小食品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业整顿。北京市将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五毛零食”追根溯源,严格儿童食品准入机制,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追根溯源的整治正切中了 “五毛零食”的要害。多年来,对于这类有害食品的整治之所以没有达到根治的目标,可能就是因为“五毛零食”的生产、销售以散、乱、隐蔽为特点,很难将其一网打尽。
  如今,政府下大力气整治“五毛零食”,从生产、销售的角度双管齐下,更能够在不间断治理的过程中整合资源,更好地找到高效监督与根治的良方。例如,对于生产源头,可能需要多地联合行动,严格执法;对于销售渠道,可能需要多部门联手,让“五毛零食”的实体营销与网络营销都无法躲避法律的监管。
  另外,长期以来,“五毛零食”的消费终端并没有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 “需求自动创造供给”,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五毛零食”的整治。尽管人们对“五毛零食”恨之入骨,但学校、家长并没有开启全方位的监管、引导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这类有害食品日益依赖。
  其实,“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很适合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如今一些地方把食品安全知识引入课堂,请城管、工商的叔叔阿姨们在讲台前细说“五毛零食”的生产过程和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量的图片、真实的事例摆在孩子们面前,比单纯地 “谆谆教导”要有说服力得多。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实践课、品德教育课能够直接在被查处的小作坊、批发点开讲,那么对孩子们的震动会更大,效果也会更直接。如果孩子们都对“五毛零食”产生了自觉抵制的心态,这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自然就会大大萎缩。
  彻底治理“五毛零食”,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自身的协同努力,把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都抓紧抓牢,这样才能达到保障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目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五毛零食”要从头抓到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