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15项商标新举措打造“品牌北京”
本报讯(记者贾珺)为促进北京市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首都品牌自主化、高端化、聚集化、国际化程度,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首都商标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强化商标品牌应用的监管和保护等方面出台15项新举措,以实现企业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增强,促进消费品标准升级和质量提升,着力培育“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打造“品牌北京”。
据悉,北京市目前有效注册商标数量为100.7万件,位居京、津、沪、渝直辖市首位,全国排名第三;每万户市场主体累计商标拥有量为4591件,全国排名第一;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量1442件,位居直辖市首位,全国排名第六。近年来,北京市有效注册商标数量稳步提升。
●链接
八招加强指导
《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指导和服务的举措:
推进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建设。根据北京市整体规划和区域特点,分阶段渐进式推进全市商标注册受理窗口的新增设立,初步形成“东西南北”辐射全市的便利化注册服务新格局。
打造商标品牌服务业聚集区。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商标品牌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和鼓励各类商标品牌服务机构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稳步提高全市企业注册商标平均拥有量,提升商标品质,推动商标资产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开展商标品牌运用指导服务。鼓励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商标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建立商标品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商标运用和管理水平。指导企业制定商标风险预警和应对制度,提高防范侵权风险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按照“全面引导、重点培育、择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高科技产业、互联网信息产业、文化教育产业、商务旅游服务业、健康医疗服务等行业的指导力度。依托中关村,打造中关村国家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示范区。
扶持老字号商标品牌创新发展。引导老字号企业实施特许经营、品牌合作等品牌发展战略,提升老字号商标的品牌价值,引导老字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老字号商标海外布局渠道,引导和鼓励老字号企业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利用涉农商标助农富农。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涉农企业注册并规范使用涉农产品商标,有效培育和运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大力推进实施以商标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指导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依托街乡政府、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指导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将商标监管、指导和服务关口前移,推进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发挥商标协会自律和协调作用。鼓励北京商标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商标品牌发展规划研究,积极引导首都新兴产业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提供商标品牌推广运营、维权投诉、法律协调等服务。 (贾珺)
七招强化监管
《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强化商标品牌应用监管和保护的举措:
深入开展“双打”工作,创新商标监管方式。强化对农村市场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大中型商场、超市外租区等重点场所,酒类、箱包等重点商品盯防力度,严厉查处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案件,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保护重点商标品牌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涉外商标及中华老字号等重点品牌的保护力度,对侵犯重点品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将依法给予从重处罚。
加强代理机构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为。做好对商标代理机构的“双随机”抽查和信用监管工作,加强对商标代理机构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应用,探索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厉查处商标代理违法行为。
推进京津冀执法联动,加强跨区域商标保护。建立区域联络机制,促进商标执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推动形成京津冀商标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格局。
加强部门执法协作,完善行刑衔接工作。强化与公安、海关、质监、知识产权等部门的执法协作,促进执法和监管信息共享,在执法检查、鉴定认定等方面互相提供支持,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构建商标保护长效机制。推进争创北京市无假冒商标示范商场(店)工作,在商场、超市及有形市场深入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引导经营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和自律机制。
研究建立冬奥会标志保护机制,加大奥标保护力度。加强对《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涉奥法律法规及冬奥会相关知识的培训,研究建立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保护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奥标非法使用专项整治,以确保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不受侵犯。 (贾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