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背景
金融素养包括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
为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2014年,央行试点开展金融素养调查。2016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试行)的通知》,正式建立了每两年全面开展一次的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2017年开始首次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地区)分别选取600名,共计18600个消费者进行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调查一方面从消费者态度、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知识和消费者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另一方面构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定量研究影响金融素养的主要因素。 (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央行近日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在不同人群、城乡间和区域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特征,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还发现,大部分人的理财素养存在问题,表现为规划少、知识欠缺、不懂防范风险。
五因素与金融素养相关
根据《报告》分析,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等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有限。《报告》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金融素养要高于农村居民,本地人的金融素养要高于外来人口。
同时,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年龄也显著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快速提升,然后提升速度开始放缓,但依然保持正相关关系。其中40-49岁是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提升最快的年龄阶段,表明消费者储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并在金融活动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家庭收入亦是金融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较高收入使得金融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资产,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偏好更强,认识也更加深刻,不断积累金融技能,促进了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报告》还显示,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全日制学生和务农消费者对银行卡(借记卡和信用卡)知识的需求远高于全职工作消费者。全日制学生和全职工作消费者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知识的需求远低于其他职业消费者。主动放弃工作和失业的消费者对保险知识需求远超出其他职业消费者。
理财知识技能严重欠缺
从对金融知识测试的正确率看,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59.56%。分项来看,消费者贷款、投资和保险知识较为薄弱,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2.72%、49.08%和53.82%,而对银行卡、信用和储蓄知识则了解较多,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4.52%、64.49%和64.49%。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相关金融知识最为关注。当被问及认为自己最欠缺哪些方面的金融知识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股票基金投资、住房贷款、银行理财产品、金融纠纷解决和债券投资知识,选择这些金融知识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0.02%、28.06%、26.74%、25.25%和22.62%。
除了知识不足,调查还发现在理财方面消费者存在诸多问题。
当询问消费者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是否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时,仅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39.92%的消费者选择了“或许可以”,19.73%的消费者选择了“可能拿不出”,还有6.29%的消费者选择了“肯定拿不出”。同时,有6成消费者没有为孩子上学存钱。也就是说,有大约七成人的现金流是存在问题的。
当询问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是否阅读合同条款时,调查结果显示有38.09%的消费者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
从技能方面看,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假币识别和处理能力,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也较强,但当询问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能否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时,调查结果显示有62.38%的消费者选择了“能”,17.49%的消费者选择了“不能”,20.13%的消费者选择了“不知道”。此外,消费者使用银行卡和利用冠字号码查询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构筑常态化教育阵地
调查表明,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0%,金融素养指数得分可以提高1.67%。小学生毕业后继续上初中直至毕业,金融素养得分较之前提高83.5%,初中生升学至高中直至毕业则可以提升55.7%,是提升速度最快的两个时期。
由此,央行提出,应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筑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阵地,在最大层面上覆盖所有在校儿童和青少年,并让其在学生生涯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学习金融知识。
央行金融消费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应对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金融服务中的弱势群体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专项活动,帮助其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